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19歲的曉軍(化名)是市區某高中一名正在緊張備戰的高考生,但這是他第二次沖擊高考了。曉軍曾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但去年高考成績揭曉后,曉軍的總分數比較遺憾的沒有達到一本錄取分數線,他不愿意上二本,在跟父母溝通后,他下決心復讀一年。
但是,在最近陸續進行的3輪月考中,他的成績卻意外地在走“下坡路”,后兩次月考的成績均不如第一輪月考的成績,這讓曉軍的心情起了波瀾,他開始擔憂和害怕。想到自己如果努力復讀仍然上不了好的一本,自己恐怕已經沒有時間和勇氣再去復讀一年。
此后,他做作業時開始感覺力不從心,上課時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時頭腦中會反復出現一些數字、符號,比如“-5分”等,這些數字和符號就像幽靈一樣,干擾他做題和復習,使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也不能聚精會神地聽講,有時拿起練習卷子,就感覺頭腦里一陣陣發蒙,思維好像停滯了,以往在他看來很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了,大腦一片空白。往往枯坐十幾分鐘還沒解完一道題。
在如此煎熬了大約一周以后,曉軍感到自己一個人已經頂不住了,回家后哭著跟父母描述了自己近來學習遇到巨大障礙的感受和內心的那種挫敗感,父母對此非常重視,幫他分析了很多可能,由于曉軍主要的困擾是頭腦里層出不窮的數字和符號,父母擔心會不會是孩子的精神方面出了問題。
一天后的周末,嘵軍的母親陪伴兒子到??漆t院就診。經接診他們的徐州東方人民醫院精神科述領主任仔細詢問及進行相關的心理檢查后,初步診斷結果讓他們松了一口氣。原來,曉軍目前雖然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出現明顯的考前焦慮表現,但只要主動調節與輔助治療結合就能恢復。
邱述領主任說,曉軍主要是考前焦慮,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力不從心、頭腦發蒙、大腦空白等。這是因為他接連幾次考試失利而造成的。他潛意識里害怕再失敗,心理過度緊張,是一種較嚴重的考試焦慮狀態。他需要轉移至正常的備考情緒反應中來:關注面臨的任務,最大限度地發揮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
其實,緊張、焦慮都是考生考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態。調查發現有75%以上的考生會出現煩惱、焦慮的情緒。面對高考這樣一個人生關鍵挑戰,會焦慮是正常的,但是考生由于長期備考,導致身心疲勞、壓力增加,容易出現動力不足、焦慮煩躁、考前恐懼等問題,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發揮。目前離高考只剩2周時間,心態的影響會被放大,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實現有效備考,更能幫助考生在考試中穩定發揮,因此家長需格外重視觀察孩子在備考階段的情緒變化。
積極應對:增強自信,學會自我減壓
針對越來越近的高考,結合本案例,邱主任對曉軍和其他考生給出以下建議:
正確地看待高考,淡化高考。高考是我們國家選拔人才的一次分層篩選式的考試,它是對我們學習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我們展現自我、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重要機會。高考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條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古今中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也取得成功的事例不勝枚舉,不能說考不上大學人生就完了;對高考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端正考試目的和動機。
正確認識自我,有合理的目標。曉軍希望自己考上一所好的一本,自我施壓過大,造成了目前的這種考前焦慮狀態。由于不懂調整、放松自己,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以至于出現擔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在狀態的情況。因此建議曉軍自我期望值不要太高,正確認識自我,可為自己設定一高一低兩個目標,預防焦慮的產生;然后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再將小目標分解到每一門功課、每一天、每一個小時,認真去做就行了。
增強自信,學會自我減壓。不要因為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否定自己,不要隨意夸大別人的進步,打擊自己的信心。要經常進行自我比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可在每天早上起床時對自己說:“我能行!”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可提高自信心,幫助自己走向成功的彼岸。當壓力過大時,及時將自己的郁悶心情、緊張情緒向家人、朋友、老師傾訴,或者可以采用跑步、大哭等方式來盡量釋放和宣泄自己的情緒。
外力幫助:正確引導學生“情緒管理”
老師家長要正確引導學生情緒管理:對于自我要求高的考生,要引導他們學會接納自己,讓他們認識到不可能所有的題目都會做,一時間出現“腦袋短路”的情況也正常,要學會放棄,要引導他思考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否合理。對于那種成績不太好的,可以引導他們認識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即使上了普通本科或者職業院校,重要的是學習有用的技能、與人相處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考生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復習和考試、不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把自己的焦慮傳染給孩子。在剩下的2周內,家長最好別在孩子面前嘮叨,不要渲染考試的艱難和考試的后果,盡量為孩子營造輕松、自然的家庭氛圍。
醫生解析:以心理咨詢治療為主
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考試焦慮一般分三個層面:
生理成分: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腸不適、多汗、尿頻、頭痛、腿軟、動作僵硬、失眠、頭昏腦脹、心亂如麻。
認知成分:以擔憂為特征,由消極的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形成的意識體驗。智能發揮受到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阻滯,知識點提取慢,記憶的準確性差,所以答題猶豫,聯想狹窄。
行為成分:惶恐不安,多余動作增多,心無所依,神無所歸:胡亂答完卷子,早早逃離考場,這是一種防御機制,從而逃避不愉快的心理體驗。
應對方面,通常以心理咨詢、治療為主,嚴重時也可考慮藥物治療做為補充。
心理咨詢、治療
如果自我減壓并不能緩解緊張、焦慮等問題,需要到醫院進行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如進行相關的心理治療:暗示治療、放松治療等等,消除緊張、焦慮,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適當的藥物治療
如果癥狀較重,且其它方法效果不大,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焦慮的藥物,如帕羅西汀、丁螺環酮等,當然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延伸閱讀:焦慮其實是“積極應激”的本能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并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并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
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范圍時才構成焦慮癥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你正常應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赡茉诖蠖鄶禃r候、沒有什么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這時候你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
邱主任說,疏導的關鍵就是家人、心理咨詢師、醫生等這些幫助者能否幫助考生及時從自己的負面情緒循環中“跳出來”。
他說:“當你用新的視角去看待困擾你的問題時,或許許多使你擔憂、煩躁、焦慮的問題,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可怕,庸人自擾不如主動去應對。只要能改變老觀念,你就會找回信心,把高考作為對自己的挑戰,對自己的超越,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考試,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最后祝愿全市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績。”
專家介紹:邱述領,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精神科專家,主任醫師。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20余年,曾于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研修精神及心理咨詢。對治療各種精神障礙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先后發表專業論文多篇。
專家門診時間:周五全天
徐州心理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