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孩子調皮好動,很多家長首先會聯想到“多動癥”,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最近禮來公司支持的一項全球調研顯示,家長對兒童多動癥的認識多有偏頗。精神科專家稱,多動癥的診斷相對復雜,需要對孩子在多個場合的行為作出綜合判斷,單做一個量表測試尚不足以給孩子扣上“多動癥”的帽子。
不能單憑一個量表作出診斷
大多好動的孩子好奇心都很強,對什么事都感興趣,且思維敏捷,頭腦靈活,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后,大多有不俗的發展。根據調查,不少成功人士在小時侯大多是比較淘氣的,性格活潑,敢想敢做,好勝心強。所以,家長對于孩子的好動、活潑應視為好現象。但如何區別好動與多動癥,需要聽聽專家的意見。
徐州市東方醫院精神大科主任劉華介紹,多動癥的診斷相對復雜,不能單憑一個量表就作出診斷,在臨床上可能出現過度診斷或診斷不足的現象。專家認為,診斷兒童多動癥,醫生會很重視孩子所在學校老師的意見,因為老師會發現多動癥孩子“與年齡不相符”的出格的行為,從而區別一些因身體疾病或IQ低等坐不住的孩子。
專家認為,除了注意力不集中、沖動等典型癥狀外,還要考慮孩子在學校、家庭等不同場合的同伴關系、親子關系。一般來說,多動癥的孩子通常有自卑及情感和社交障礙等社會功能的損害。
多動癥孩子多伴有學習困難
患有多動癥的孩子,1/3以上伴有學習困難,對于多動癥的孩子,單純依靠藥物治療還遠不能解決問題,還必須幫助患兒與其他孩子建立關系、學會控制情緒等,這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教導。
6歲以前及早干預
以前,多動癥一向被認為是一種局限于兒童期的疾病,但在臨床上發現,有70%的患兒癥狀會持續到青春期,21%的患兒癥狀持續到成年期。
專家表示,多動癥不經治療將影響患兒的一生,包括學校生活、家庭關系及社會交往等。如在校學習成績差,小伙伴不愛和他們玩,和父母關系緊張,低自尊、性格孤僻等;到青春期時,更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物質濫用(違法藥物及酒精),逃學甚至犯罪等等。
專家呼吁,多動癥患兒6歲之前就應及早干預,年齡越大,共病現象越嚴重,比如出現品行障礙、焦慮障礙、情感障礙、學習障礙、抽動癥等。共病的出現會大大加重癥狀的程度,治療起來更為困難。
徐州心理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