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中年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時段,也是身體“新老交替”的階段。有些中年人面對體力、腦力等身體素質的下降而無法適應,此時就易出現一種心理病變———“疑病癥”。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介紹一個病人情況。前不久,一位患者向醫生訴說了自己的癥狀:胃部有飽脹感、隱痛感,自覺胃部蠕動緩慢、食物似乎很難通過胃腸道。他說他查閱了許多醫學書刊,對照自己的癥狀,他認為自己可能是患了胃癌。
醫生為他進行了必要的檢查,結果出來了:他的胃部及其他臟器均無異常。面對這一檢查結果,患者拒不接受并固執地認為這是醫生對他不負責任。醫生介紹他到心理科看一下。
心理醫生說:“患者確實是患了病,只不過他患的不是胃癌,而是疑病性神經官能癥,簡稱‘疑病癥’。”醫生進一步解釋說,這類病人往往全神貫注于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尤其是對假想的軀體病癥焦慮不安。這種病的基本特點是患者擔心自己的某一器官得了不能治愈的疾病并為此而憂心忡忡、四處求醫。
一般情況下,此類患者懷疑自己患病的主要部位雖可涉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但以腹、胸、頸和頭部為最多。而且疑病癥患者似乎具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能感覺到一般人不易發現的身體內部活動,如心臟跳動、腸胃蠕動等。疑病癥多發生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較少的中年人身上,而性格內向多疑的人更易患病。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指出,疑病癥的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效果。值得提醒的是,當某些疾病尚不能被明確診斷時,作為醫生切忌過分擴大“疑病癥”的確診范圍,以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精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