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精神頻道: 從半年前開始,洋洋在吃饅頭時總把用手拿過的地方扔掉,擔心別人說話把口水噴到飯菜中,甚至反復詢問家長:“我死了怎么辦?”這種怕臟、怕死的情況時輕時重,讓家長十分擔心。無奈之下,家長帶他到心理科進行咨詢。醫生經過詳細詢問,了解到其外祖母曾患精神病數月,其母在年幼時有過“強迫現象”。
專家解析
根據洋洋的情況,徐州南湖醫院副院長沈學武介紹,其患有兒童情緒障礙——強迫癥。兒童強迫癥的原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孩子的氣質類型、父母不良性格的影響以及教育方法不當等有關。孩子膽小、拘謹、不活潑,父母缺乏自信,遇事猶豫不決,或者對孩子苛求,可能成為該病的誘因。孩子患嚴重疾病、受到突發事件刺激、精神負擔過重能促使癥狀出現。
所謂強迫癥,就是一種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出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在兒童期,強迫行為要多于強迫觀念,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
兒童強迫癥的常見癥狀包括:
強迫計數——數路燈、數電線桿等;
強迫性潔癖——反復洗手、反復擦桌子、過分怕臟等;
強迫疑慮——反復檢查,總怕家里出問題或發生不幸,變得特別焦慮;
強迫觀念——反復回憶往事,思維經常糾纏在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上而不能擺脫。
沈院長介紹,一般來說,這類孩子對自己的強迫行為并不感到苦惱和傷心,只不過是刻板地重復強迫行為而已。如果不讓這類孩子重復這些強迫行為,他們反而會感到煩躁、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的生長發育階段,孩子也時常出現一些強迫行為,如走路數格子,不停地整理自己的手絹,疊被褥要角對角,把毛巾反復鋪平、擺正等等,但他們沒有痛苦感,這些強迫行為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更不會因為不可克制而導致焦慮,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消失,不應該視為病態。
如何提前發現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特別愛鉆牛角尖,對自己要求完美,如果再加上一直做重復的事情而不能接受變化,一點兒都不能通融,那么家長一定要注意了。對策:
⒈如果孩子屬于完美主義者,家長要注意更多地與孩子溝通,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盡量讓他們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壓力釋放出來。
⒉更多地鼓勵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不要給孩子設定太高的目標,多用鼓勵的語氣與孩子說話,以增加他們的自信。
⒊家長要避免自身的焦慮情緒,盡量放松自己,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得不好時也不要苛責。
矯治方法
⒈幫助患有強迫癥的孩子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讓孩子認識到人在一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是在所難免的,指導孩子在處理問題時要當機立斷,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⒉在醫生的幫助下,通過系統脫敏以及交互抑制、思維終止等行為治療,使孩子的強迫癥得到矯治。
⒊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球、跑步等,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以建立新的大腦興奮灶去抑制強迫癥狀的興奮灶,轉移孩子對強迫癥狀的高度注意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⒋家長要注意改變自己過于偏執、刻板、遲疑不決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到孩子強迫癥的矯治,并且不利于以后的心理發展,這一點甚為重要。
⒌對于強迫癥狀比較嚴重的孩子,如果強迫癥狀影響了學習和日常生活,就必須進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