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護理網/護理頻道:(通訊員 黃玉梅/護理部)“昨日,一組配有手繪解剖圖譜的實習護士的手術室工作筆記走紅朋友圈。娟秀的字體,惟妙惟肖的解剖圖引來不少人的點贊,甚至引來媒體的關注及采訪。”
經多方打聽,這本筆記的創作者名叫王書賢,今年21歲,是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一名學生,今年二月來到徐州市一院實習,目前在手術室實習第二周(共四周)。
該筆記分別記錄了老師們帶教王書賢完成的胃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膽囊摘除術、乳腺良性腫物切除術、腹腔鏡下肝破裂修補術的手術過程配合及用物準備、常規用藥等關鍵知識點。值得一提的是,創作者給每臺手術都配備了詳細的手繪解剖圖。以乳腺良性腫物切除術為例,創作者不僅手繪了乳房的正面圖,還手繪了乳房的矢狀圖(側面圖),在乳房的矢狀圖中,乳腺小葉、輸乳管、乳房管竇等組織都被詳細描繪并標注。在肝臟解剖圖中,創作者將肝臟的靜動脈血管用不同色彩標注得一清二楚。在胃癌根治術中,創作者還將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了繪制。
圖片不僅比例把握的準確,解剖結構也都畫的細致入微。還有人覺得,這組手繪解剖圖簡直就是“教科書版”,色彩搭配恰到好處,讓人對器官組織一目了然。
王書賢直言,她其實沒有美術功底,手繪解剖圖只是源于實習中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熱愛。“在大二時,教授內科的杜老師要求每位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將每位病人的體征描繪出來,以加深印象。比如,高熱病人會面部潮紅,精神會萎靡不振等。”王書賢表示,“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識地通過參考人體組織的生理結構,手繪一些解剖圖。”
她說,她在輪轉過的每個科室都參加護理查房,每次老師們都會系統的講解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知識。到手術室實習后,她被手術室老師們的學習氣氛所感染,尤其當她目睹了手術中的人體組織器官,又萌發了記筆記并配圖的想法。為此,她將每臺手術的解剖圖都詳細繪制在了實習筆記本上。對于“走紅”,她也覺得非常意外。
護士長:她具備“一名好護士的潛質”
她的老師們是這樣評價她的:善于思考、勤學好問、工作踏實、性格開朗……
“繪制解剖圖,有利于清晰了解手術的解剖位置,一旦成為專科護士后,就會和手術醫生配合的非常默契,手術進行到了哪一步,需要遞送哪些器械,手術室護士早已了然于心”。陳護士長表示,王書賢這種主動學習的意識非常好,讓她具備了成為一名好護士的潛質。正是由于她的認真,也得到了醫生和護士們的喜愛。
王書賢說道:“胃癌根治術后,我繪制了兩種手術方式,主刀醫生查看我的筆記后,還特意指出了術式二中,胃小彎弧度描繪不準確的問題。隨后,我根據醫生建議,重新修改了手繪圖。護士長也對我繪制的解剖圖給予具體指導。”
書寫手術筆記成為手術室科室文化
據護士長陳燕瓊、李會介紹,手術室多年以來一直延續著一個好習慣,就是記手術筆記,而批閱、修改工作筆記也成為手術室帶教老師的一項特殊的工作。每一本工作筆記都見證了一位手術室護士的成長過程。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外科醫生的一致認可。這既有利于護士的業務成長,也便于更好地配合手術,對于提高護士的自我價值感、節省手術時間、提高手術質量都大有好處。目前書寫手術筆記已成為手術室的一種科室文化,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批批實習護士。
“有一天晚上6點多了,窗外天已經黑了,剛下手術臺的鄧玉媛護士卻不急著回家,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桌上記錄當天的手術筆記。我讓她先吃飯再記,鄧玉媛卻執意要先記筆記,她擔心遺漏了重要的知識點。所以我們的年輕護士都成長的非常快”。陳護士長既心疼又欣慰地說。
今年教師節之際,為了在全院護理隊伍中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市一院護理部組織了師生聯誼座談會。會上手術室護理單元展示了護士工作筆記秀,受到廣大師生們的好評。護理部將這一做法在全院范圍內進行了推廣,藉此鼓勵廣大年輕護士養成記工作筆記的良好習慣。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