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就網上“豬肉鉤蟲”傳言作出說明。經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佘銳萍教授、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高級獸醫師曹克昌、農業部屠宰技術中心副研究員高勝普、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陳淑敏等專家查看網上相關圖片,確認大部分都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肌腱及筋膜等結構。因為這類物質看起來像蟲體,所以被沒經驗的消費者誤認為是蟲子。
一段時期以來,“豬肉鉤蟲”在微信朋友圈中盛傳,還有視頻作證,讓很多人信以為真,心理產生了陰影,質問“還能吃到放心肉嗎”。面對網上風頭正盛的傳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時組織專家進行調查、考證,最終證實其為謠言。豬肉中并沒有所謂的鉤蟲,關于“豬肉鉤蟲”的說法是缺乏基本科學常識的表現。顯然,專家的這一結論,終結了不實傳言,讓消費者放下了心中的石頭。
其實,類似的傳言還有很多。比如,長期喝豆漿會致乳腺癌、生吃醬油致癌、吃麻辣燙會感染H7N9病毒等,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很多傳言導致民眾不敢食用涉事食品,直接影響到生產生活。比如,2011年,一則香蕉樹染病的消息被訛傳為“吃香蕉致癌”,導致香蕉價格跌至1毛1斤,蕉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香蕉爛在樹上。
食品謠言屢辟不止的原因是什么?有人指出是食品安全的社會公信力脆弱;也有人認為是權威部門不能及時發布準確信息,讓謠傳得以瘋傳;還有人表示相關部門的辟謠缺乏說服力,給了謠傳生存的土壤。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挑戰公眾的想象力,導致食品安全焦慮在民間持續發酵。在這種情況下,遏制、封堵各種傳言,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勇于作為、敢于作為,及時進行科學驗證,向公眾作出合理解釋。只有讓群眾掌握真相,傳言才會失去市場。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