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稱 “粉紅絲帶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數據: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乳腺癌的治療越來越積極有效,很多患者都能被及時發現、盡早治療,所以,很多乳腺癌患者的預后相較于其他癌癥患者更好。而臨床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復發或者轉移。或者,有很多患者在治療后一直擔心是否會復發或者轉移,身體稍有“風吹草動”,就擔心是不是有什么問題,終日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乳腺癌的復發有哪些征兆?
乳腺癌的復發,包括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不同部位的復發,臨床癥狀也不一樣。
局部復發是指保乳術后同側乳腺內或全乳切除后同側胸壁再次出現腫瘤,用手觸摸會發現這種癌結節比較硬,而且不容易活動,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除了胸壁之外,常見的復發部位還有內乳區、腋下以及鎖骨上區域淋巴結。
遠處轉移最常見的部位是骨、肝、肺和腦。大多數與乳腺癌相關的死亡是由轉移引起的。
骨轉移會有病灶部位的持續漸進性疼痛,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包括胸椎、腰椎、肋骨以及四肢長骨。骨轉移灶會破壞骨的生理結構與機械強度,常伴有中重度骨痛,嚴重者可發展為病理性骨折。骨轉移灶形成的軟組織包塊,可對周圍重要神經血管形成壓迫,導致肢體局部功能喪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及高鈣血癥等骨相關事件的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自主活動能力及生存質量。
早期肝轉移可以不表現任何臨床不適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肝區(右上腹)的疼痛,發熱、納差、腹脹, 腹水、黃疸、肝大等癥狀和體征。如果腹水較多,還會有呼吸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常提示預后差、生存時間短。
肺部是晚期乳腺癌的常見轉移部位。肺轉移可能引起咳嗽、咯血、疼痛(刺激性胸痛)、胸腔積液和肺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腦轉移的患者經常會出現頭痛、 頭暈、噴射性嘔吐、視物不清等癥狀。約有15%~30%的乳腺癌患者會出現腦轉移。乳腺癌患者由于生存期的延長,腦轉移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腦轉移后,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又因血— 腦脊液屏障的存在,藥物很難抵達病灶,療效不佳,導致腦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差。
所以,提醒患者們,一旦出現了局部復發或者遠處轉移的癥狀,如新發腫塊、骨痛、胸痛、持續性頭痛、呼吸困難或腹部疼痛等,應及時就醫。
如何減少復發轉移的可能性?
乳腺癌之所以被稱為惡性腫瘤, 是因為它在術后能“卷土重來”,也就是存在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這是因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癌細胞可以找到 “庇護所”藏身,類似進入休眠狀態。而在治療之后,這些休眠細胞在某種機會下仍會死灰復燃。這也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有死亡風險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復發最常見的時間段有兩個:
術后2年以及術后5~6年。我在臨床上遇到的患者中,最長的復發時間是在術后31年。正因如此,即便對乳腺癌進行了徹底的手術切除以及全面、周期性規范的綜合治療,也并不代表患者就可以完全高枕無憂了。
怎樣將乳腺癌復發轉移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呢?
第一, 堅持足療程的治療。
乳腺癌治療包括規范的手術,必須的放療以及足療程、足周期的化療、 靶向治療和全程的內分泌治療。放療大概在 1個月左右,化療在半年到1年之間,靶向治療一般需要1年的時間,內分泌治療需要5~10年。所以手術成功之后,患者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不打折扣地把術后要做的治療足療程做完。堅持就是勝利!只有把必須要做的治療全程堅持下來,才會大大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風險。
第二, 定期規律隨訪復查。
目前,指南推薦的隨訪頻率是術后2年之內,每3個月1次;術后3~5年,每6個月一次;術后5年以后, 每年1次。其他檢查的頻率如下:
乳腺超聲 :每6個月1次;
乳腺X線:每年1次;
胸片或胸部CT:每年1次;
腹部超聲:每6個月1次,3年后改為每年1次;
存在腋窩淋巴結轉移4枚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進行基線骨掃描檢查,必要時每1~2年進行1次全身骨掃描;
血常規、血液生化、乳腺癌標志物的檢測可每6個月1次,3年后每年1次;
應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建議每年進行1次婦科檢查。
第三,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以上內容是不是令乳腺癌患者更加憂心忡忡了?接下來,我想說說寬心的話:不要每天活在擔心復發的恐懼中,目前乳腺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幸福癌”,早期發現、規范治療,治愈率還是相當高的。所以預防復發和轉移,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讓自己活得開心和輕松。具體建議如下: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體會深呼吸和聽音樂帶給我們的益處,適當運動,如散步、做瑜伽、健身操,打太極拳等,可以幫助緩和緊張焦慮的情緒。同時,還要保持充足的休息,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科學的飲食,避免飲酒熬夜過度情緒化等不良習慣。
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機體的免疫力,還能大大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風險。
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癥中心)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 齊立強
來源:(《大眾健康》雜志)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