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10月12日~14日,由國際防盲協會主辦、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承辦的“中國力量:共促全球眼健康”暨全球成員理事大會“中國日”會議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防盲工作將著重加強基層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縣級醫院將成為未來的防盲主體。
白內障已成為我國致盲的主要原因。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10年來,我國防盲治盲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巨大挑戰。我國仍是世界上盲人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且眼科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共有眼科專科醫院326家,但70%集中在城市。2014年,全國平均百萬人口白內障復明手術率(CSR)達到1400,但與發達國家(平均CSR大于9000)、一般發展中國家(平均CSR大于3000)相比仍然較低。雖然我國每5萬人口平均有1.15名眼科醫師,但仍有相當比例的醫師不能獨立實施白內障手術,整體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雖然《全國防盲治盲規劃》(2016年~2020年)尚未出臺,但與會專家表示,進一步加強基層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已確定為“十三五”防盲治盲的核心任務之一。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王寧利表示,未來我國的防盲主體要從大醫院向縣級醫院轉移,縣醫院的工作模式也應從等待幫助走向自我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把初級眼保健納入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眼健康服務的覆蓋面、可及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王寧利介紹,為深入了解我國現有眼科衛生資源分布及服務能力狀況,全國眼科能力資源調查正在進行。同時,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計劃開展“千人培訓項目”,即培訓1000名縣級醫院眼科醫生,使其能夠掌握初級眼保健、基本眼科醫療技術以及安全有效的白內障手術技術。
據悉,這是國際防盲協會第一次在中國召開會議,并首次設立“中國日”會議。來自全球125個機構的177名代表以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衛生計生委領導和防盲專家參會。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