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人為什么會得癌癥?這是個難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癌癥?

癌癥的本質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在基因層面發生異常改變,突破生長限制,并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監管。
通常我們所說的癌癥泛指所有的惡性腫瘤,包括上皮癌、肉瘤、白血病等。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不過致癌因素大致可以概括為遺傳因素、環境致癌因素兩個維度。
今天小編就從這兩個維度淺析這一復雜癌癥的成因。
一、遺傳因素:基因突變
癌癥的發生和發展是致癌物引起細胞遺傳學改變不斷累積的結果,這個過程異常復雜并且受許多體內外因素的影響,其中基因突變是重要的一環。
正常細胞向癌細胞的惡性轉化并非由單一基因突變導致,而是需要多階段、多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從初始突變到形成臨床可檢測的惡性腫瘤平均需要10-30年潛伏期,這一漫長的演進過程解釋了為什么50歲以上人群癌癥發生率會迅速增長,驗證了“年齡相關癌癥發生假說”。
此外有些家族性的基因缺陷,也可能會導致患某種癌癥風險的增加,比如,部分結腸癌、乳腺癌、肝癌等。

二、環境致癌因素:致癌主力軍
目前研究人員已鑒定出許多癌癥相關基因,但是罕見的遺傳病帶來的癌癥只占一小部分,而至少80%以上的癌癥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所以環境致癌因素才是致癌主力軍。
環境致癌因素包括化學致癌因素、生物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1.化學致癌因素:我們最先認識的癌癥病因是從化學致癌因素開始的。1775年,英國醫生Pott報道患陰囊癌的患者均在孩童時代被雇為煙囪清掃工,從而推斷接觸煤煙是陰囊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已有許多人工合成的和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及化學混合物,經動物實驗或流行病調查被證明對人致癌。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致癌物分為4類,1類致癌物是指對人類有充分證據表明其致癌性的物質。截至2024年7月,1類致癌物已增至129種。常見的1類致癌物包括:

2.生物致癌因素:感染原是人類腫瘤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多種病毒已被證明與人的一些癌癥相關。


3.物理致癌因素:目前為止,已經確定的物理致癌因素主要有電離輻射、紫外線輻射和一些礦物纖維。一般認為,物理致癌因素主要與某些職業性癌癥關系密切。

4.不良的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過大、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超重和肥胖可導致長期炎癥和氧化應激,肥胖本身是一種低度的炎癥狀態。據估計,肥胖分別導致了男性和女性癌癥負擔的11.9%和13.1%,同時也增加了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和結直腸癌、絕經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腎癌的風險。
吸煙是一個重要的致癌因素,它的致癌作用比許多環境致癌因素都強。吸煙可以引起80%的肺癌,并與口腔癌、咽癌、喉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宮癌、膀胱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研究顯示飲酒會導致肝癌、乳腺癌、口腔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身體活動不足,也會增加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風險。

大多數常見癌癥致癌原因可歸因于基因——環境的相互作用。改變遺傳因素很難,但是改變環境因素就相對容易多了,避免接觸致癌因素,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能夠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所以,您知道以后應該怎么做了吧!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用行動證明!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