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播報:預防艾滋病性傳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ABCD原則”,A代表禁欲(Abstinence),B代表忠誠(Be faithful),C代表安全套(Condom),D則代表暴露后預防藥物(Drug)。所以,暴露后預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EP),被稱為有效阻斷HIV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在暴露于艾滋病高感染風險之后,72小時之內使用相關藥物進行病毒阻斷治療,通過主動干預降低感染風險。
現階段,我國暴露后預防策略的推廣尚處于起步階段,一些重點人群對暴露后預防的知曉率和規范使用率仍普遍較低,比如有的高危個體根本不知道還有暴露后72小時預防用藥,有的即使知道有可預防藥物,一旦發生暴露后不知道如何獲取PEP服務和藥物,或者不規范使用PEP藥物等情況,都增加了暴露后的感染風險。
徐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可張鳳池主任介紹,目前,各大國際指南均明確指出,有可疑HIV暴露的應該立即尋求醫生意見,暴露后預防用藥必須于72小時內開始(盡可能在2小時內),越早越好,72小時之內服藥阻斷效果很好。
根據目前的艾滋病疫情現狀,性傳播仍然成為HIV感染的主要途徑(超過90%),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各種不同危險行為風險,可以得出以下感染風險高低的規律:輸血>肛交接受方>共用針具>針刺皮膚>肛交射精方>陰道性交接受方>陰道性交射精方。除了輸血,其他高危行為的HIV暴露風險其實并不高,但具體到某個個體來說,只有"是"或"不是"兩個選擇,每個人都不得大意。
到底什么情況下我們才考慮進行暴露后預防呢?根據指南,應在發生疑似接觸HIV后72小時內進行PEP專業評估。而在專業醫生評估后判斷屬于HIV暴露的高危行為,有較大風險被感染,就會建議及時進行緊急阻斷了。
使用PEP也要重視專業評估,不能隨意開展。
如果發生高危行為,需要進行PEP,需要盡快到有資質的定點醫療機構做血常規、抗-HIV、乙肝感染指標、肝腎功能等基線檢查,否則也會面臨其他未知風險,專業醫生充分評估暴露源危險性和暴露級別高低后,再根據相關檢測結果,開具合適的阻斷處方。
如果暴露源為HIV感染者,且正在進行抗病毒治療,而發生高危行為時HIV病毒仍可檢出,最好參考耐藥檢測結果。如沒有發現耐藥,盡快啟動治療。
圖片另外要注意到使用暴露后阻斷藥物的毒副作用和禁忌癥,例如:如果有腎功能不全或腎功能衰竭和長期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理想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時,藥物選擇應當謹慎使用替諾福韋;但當替諾福韋用于PEP,因為短期使用,使用范圍可以適當放寬素。
如果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應用相關進行PEP時,在停止用藥后應密切監測肝功能變化,并考慮抗乙肝病毒治療。
另外有些艾滋病抗病毒藥是禁止用于PEP治療,因為HIV陰性者應用一些藥物存在威脅生命的嚴重不良事件。
HIV暴露后正確處理非常關鍵,要評估暴露風險后,選擇起效快、副作用少且耐藥幾率小的方案,而進行暴露后用藥前的實驗室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避免不經評估檢測隨意用藥。萬一不幸錯過阻斷時間或阻斷失敗,請咨詢醫生并在確診后盡快啟動抗病毒治療,越早啟動治療,效果越好,甚至可以像慢性病一樣治療和生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