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4月14日上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22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從劉耀陽的血液中分離而出。這份珍貴的“生命種子”,將跨越山河,為一名素未謀面的年輕血液病患者重啟生命的曙光。
劉耀陽也成為全國第19842例、徐州市第148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為徐州這座“大愛之城”再添溫暖注腳。這個不斷遞增的數字背后,也是徐州這座“大愛之城”的一份愛心答卷——自2003年徐州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以來,從公務員、教師到外賣小哥、青年技工,不同職業的愛心市民接力不斷書寫著生命的奇跡。
劉耀陽是沛縣人,2004年1月出生,現在陜西省一家煤礦做工程技術人員。在18歲生日的時候,劉耀陽決定獻血為自己慶生,以后每隔半年獻一次血。2023年底,他在迎接19歲生日獻血后留下了造血干細胞樣本,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
短短四個月后,劉耀陽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您的血樣與一名患者高度匹配,是否愿意捐獻?”面對這個可能改變他人命運的選擇,劉耀陽沒有絲毫猶豫:“我太幸運了,很多人等了很久都沒有配型成功。救人的事,必須做!”
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劉耀陽還是個孩子。說服家人同意捐獻并非易事。遠在陜西的他撥通母親的電話,向父母解釋捐獻的意義:“這不是抽骨髓,和獻血差不多,但對患者來說就是活下去的機會。”他用科學知識化解了家人的擔憂,更用堅定的態度贏得了父母的支持。
高分辨配型階段,劉耀陽利用休班時間直奔當地醫院;健康體檢時,又在凌晨高鐵上顛簸六小時返回家鄉。“患者等不起,我必須跑贏時間。”李耀陽說,“路途奔波、時間緊迫,能多跑一趟,患者就多一分希望。”為了保持最佳狀態,這個平日里愛和朋友聚餐的青年,開始嚴格執行清淡飲食,每天雷打不動開始鍛煉。
捐獻前一天,劉耀陽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很好,就是很久沒有抽煙了。”劉耀陽的媽媽說他平時一天半包煙,但自從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后就再也沒抽過煙。
“每個勇敢的決定都是照亮黑暗的微光,而當這些微光匯聚,便是穿透生死陰霾的璀璨星河。每一例捐獻都是一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也點亮了整座城市的精神之光。”徐州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劉耀陽的善舉,不僅是“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的生動詮釋,更展現了新一代00后徐州青年的擔當。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正因無數平凡人的無私與大愛,在新時代的篇章中愈發溫暖璀璨。
劉耀陽已返回工作崗位。他說:“如果我的選擇能讓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讓陌生的生命有重來的機會,一切都值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