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定期體檢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對體檢報告中密密麻麻的數據和符號,許多人可能會對血常規檢查中的血小板相關指標感到困惑。今天我們繼續邀請徐礦總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徐金格博士為大家深入解讀血小板相關指標的含義、增高或減少的原因,并告訴大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特別關注。
帶你讀懂血常規
1、血小板:血液凝固的關鍵角色
徐金格表示:血小板是血液中體積最小的細胞成分,它們在血液凝固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通過黏附、聚集和釋放反應,在傷口處形成血栓,從而有效防止血液流失。血小板計數和相關指標能夠反映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狀態,對于評估人體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值范圍通常為(100~300)×10^9/L。當血小板計數增高時,可能提示多種情況。原發性增多可能由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骨髓纖維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引起;而繼發性增多則可能與急性感染、失血、溶血或某些癌癥相關。此外,脾切除術后也可能出現血小板計數的一過性增高。
相反,血小板計數減少可能意味著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疾病的存在。脾功能亢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情況也可能導致血小板破壞過多,從而引發計數減少。
2、血小板相關指標:全面評估血小板功能
除了血小板計數外,血常規檢查還可能包括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壓積和血小板分布寬度等指標。這些指標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血小板功能評估:
平均血小板體積反映單個血小板的平均容積,增高可能表示新生血小板較多,活性增強;降低則可能提示骨髓病變。
血小板壓積反映單位體積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體積百分比,增高可能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疾病相關;降低則可能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情況。
血小板分布寬度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的差異程度,增加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問題。
面對體檢報告中的血小板相關指標,我們應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就醫呢?當血小板計數顯著增高或降低,并伴有相關癥狀(如出血傾向、感染癥狀等)時,應及時就醫咨詢。特別是當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值范圍,且伴有乏力、紫癜、易出血等癥狀時,更應高度警惕,以免延誤病情。
然而,并非所有輕微偏高或偏低的情況都需要立即就醫。例如,某些生理性因素(如運動、飲食、氣候等)可能導致血小板計數暫時性波動。在這些情況下,建議調整生活習慣后復查血常規,以確認指標是否恢復正常。
徐金格特別強調,血常規報告中如果出現的不是“上下箭頭”是“#”或者“S”,這是“報危急值”,說明非常危險。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不找醫生,醫生也會想方設法通知到你。
專家簡介

徐金格 主任醫師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圣喬治醫院訪問學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徐州市醫學重點人才,江蘇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淋巴瘤專委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輸血專委會主任委員、徐州市醫學會血液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免疫學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江蘇省及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淮??萍吉劦?。
擅長領域:各類貧血、血小板減少、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診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