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楊慧)正月初七是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市多家醫院也隨之迎來了一波“就診高峰”。位于我市東區的三甲精神專科醫院——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也不例外,據統計,醫院當日的門診量已高達780余人次,較平時翻了一番。
為什么春節一過,來看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增多了呢?該如何平穩度過“節后心理綜合征”呢?對此,我們特別采訪了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的心理精神專家。
節后首日迎就診高峰 中老年人心理落差大
在春節后的心理門診中,心理大科主任魏賢玉接診了這樣一位老人:老人姓王,60多歲,兒女都在外地打工,退休后就一直在家幫忙帶小孫子。前段時間,孩子都回家過年了,一家團聚,王大媽心里滿是歡喜,可假期一過,孩子們返程后,她的心里又空落落的,整夜失眠,精神不振。
魏主任介紹說,“節后兒女離家,‘空巢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癥。假期由于見到兒女,很多空巢老人都會處于亢奮狀態,生物鐘也容易被打亂。而假期結束,兒女們都離開后,一些父母的情緒難免會大起大落。從期盼到喜悅,最后是重回‘空巢’的失落,這樣巨大的反差讓老人一時很難適應,容易產生抑郁癥等心理疾病。”
除了中老年人,年輕人也有“節后綜合征”。28歲的郭小姐過節幾天都在老家,和親朋相聚,生活比較放松,每天的飲食起居不太規律,再加上各種催婚、相親,她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波折。節后一上班,心情就變得很沮喪,身體也發出不適的信號:坐到辦公桌前哈欠連天、食欲不振、頭昏腦漲、焦慮、嗜睡、疲憊......
對此,魏主任提醒,老人在節后就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急劇變化,傷心又傷身。在孩子離開家之前就應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不要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可以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與外界接觸,與人交往。年輕的上班一族也要提前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理清頭緒,把心態調整到平時的狀態,規劃好下一階段的目標任務,循序漸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與生活中。
老病友避諱就醫不按時服藥 舊病復發幾率上升
“通常情況下,開年第一個工作日醫院會迎來一個就診小高峰。這主要跟過年不看病的風俗習慣,以及春節期間的不健康飲食、不規律生活、不按時服藥有關。”精神大科主任劉華解釋說,其實有不少老病友春節期間就不舒服,但認為不吉利或者因為聚餐飲酒而沒有服藥,更不會來院就診,結果病情越拖越嚴重,等到節后才來醫院看病開藥。
劉主任提醒說,何時就醫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拖延病情可能導致嚴重后果。作為病人家屬,也要做好關心、監督的工作。提醒他們少抽煙、少喝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規范化服藥,并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減低疾病復發率,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發展。
春季“躁狂癥發作”增多 情緒多變注意防范
在門診中,劉主任發現,有不少來院就診的患者被診斷為“躁狂癥”。59歲的張大爺就是其中之一。據他老伴反映:這段時間他的情緒明顯比以前高漲,總是自信滿滿的樣子,對人也主動熱情,見面了就聊個沒完。最近起床也早,做完早餐就去爬樓鍛煉身體,變得像年輕人一樣精力旺盛。
劉主任表示,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躁狂發作”,是與抑郁相反的另一種較極端的情緒狀態。表現為興奮,精力充沛,愛說話,愛表現等,但也愛發脾氣,點火就著。
“這種情況主要與換季有關,春季氣溫回升,冬天的壓抑情緒也被艷陽高照一掃而空,會引起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及生理、生化狀態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進而誘發精神病的發生。并且在春季,光照時間開始延長,光照強度加大,腦松果體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情緒和性腺功能相對活躍,可導致躁狂發作幾率增高。”
專家們強調,無論是躁狂還是抑郁,都要及時到精神衛生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這里尤其是要提醒有抑郁癥的朋友或者是他們的家屬,切勿輕視抑郁癥,因為抑郁癥容易被忽視,一旦忽視,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而對于躁郁癥患者,其家人要避免其受到外界刺激,要監督病人嚴格遵守醫囑,進行正規治療,定期帶患者復診,同時要合理安排飲食起居。在春天這個敏感的季節里,特別提醒患者家屬,當患者出現睡眠不好,情緒高漲、低落或者不穩定時,應保證有專人進行看管和照顧,意外出現后,應盡快到專業醫院治療。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