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醫院/三院頻道:原發性肝癌既往有“癌中之王”之稱,主要是因為原發性肝癌在發現時只有1/5左右的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剩下4/5的患者往往只剩3-6個月生存期,因此素有“癌中之王”的稱呼。
徐州市腫瘤醫院肝膽外科顧愛東介紹,介入治療通過血管栓塞技術、局部消融技術聯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病灶發展,門靜脈支架技術、粒子植入技術又能解決門脈癌栓的難題,經頸靜脈門體靜脈分流術則能解決肝癌、肝硬化所致的門脈高壓癥狀(如嘔血、腹水、腹脹等癥狀)。介入治療技術出現后,使剩余的4/5患者顯著延長了生存期,從而甩掉了“癌中之王”的帽子。
原發性肝癌重在預防,早期發現肝癌的患者術后生存率高,一旦進入中晚期,治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對于中國的患者而言,絕大多數都伴隨有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因此,乙肝患者應進行乙肝病毒DNA檢測,計數>103時,應長期堅持抗病毒治療,建議每3個月左右行一次肝臟超聲檢查,既方便又實惠,以期早發現早治療,另外患者還應戒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減輕肝臟負擔,肝功能指標異常時應及時保肝治療。
當發現肝癌時,若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顯示應首選行肝臟介入治療,也就是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根據介入治療情況,聯合局部消融治療,這里面牽涉到了介入治療“灌”“堵”和“消”技術,均是局部治療手段,根據患者病情分期情況,還應考慮聯合分子靶向藥物進行全身治療,以達到局部與全身結合的完美組合。
當出現肝癌并發癥時,如肝癌、肝硬化所致的門脈高壓癥狀(如嘔血、腹水、腹脹等癥狀),門脈高壓的原因是因為肝硬化或門脈癌栓,導致從腸道流向肝臟的血液不暢,腸道淤血則會引起腹脹腹水,血液向胃底食管靜脈分流,使胃壁血管曲張,壓力過大則會出血,從而引起嘔血,如同河道下游淤塞,會導致河水決堤泛濫。介入治療通過“通”的技術,可通過在肝內將門靜脈與肝靜脈打通一條通路,相當于建立一條疏通的河道,將淤血引入下腔靜脈系統回到心臟,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緩解門脈高壓癥狀。
門靜脈出現癌栓不但增加了門靜脈的壓力,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時間,介入治療通過“通”的技術,在門靜脈內放置金屬支架及放射性粒子條,支架開通門靜脈血流,粒子通過持續近距離照射抑制癌栓生長,從而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介入治療的各種技術有效地延長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生命之光。
專家簡介:顧愛東 肝膽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徐州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外科教授。曾于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臟外科及北京中科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專業研修。擅長肝臟、膽道胰腺、脾臟、胃腸腫瘤疾病的手術等綜合治療,肝膽胰腺腫瘤微創手術治療達國內先進水平,撰寫科學論著十五篇,其中SCI論文積分4.312分,獲市級科技成果獎五項。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四下午腫瘤聯合會診
徐州腫瘤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