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頻道:一個患有多年肺纖維化、肺功能只剩30%的老人,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風險有多大? 關節組長邱東新告訴你:把握住手術時機尤為關鍵!仁慈關節科接到這位突發病人后,第一時間做出準確判斷,緊急聯合內科、麻醉科進行會診,用無懈可擊的技術和科學充分的準備避免了術中并發癥,邱東新手術團隊再一次貢獻了一臺漂亮的手術!昨天,小編在關節病區見到了已下地行走、樂呵呵在病房康復的耿大爺。
六旬肺纖維化老人右髖摔骨折15小時后送到仁慈
10月8日傍晚,銅山區黃集鎮的耿大爺回家途中,遇到一段不平路面,加上憋、喘,老人一下摔倒在堅硬的水泥地面上,右髖部著地,當即感到一陣巨痛,老人趴地上緩了一會,才在村民的幫助下起身。到家后,感覺右髖部似乎有點變形,活動受限,老人心存僥幸,覺得可能是骨頭錯位,多躺幾天養養就好了。
第二天,疼痛加劇,耿大爺只好去了區里的醫院,拍完片子,醫生就告訴他:你這是右股骨頸骨折,斷了,不行了,得手術治療。
耿大爺的兒子找朋友打聽,朋友告訴他,徐州仁慈醫院是骨科最好的醫院,小耿立刻就把耿大爺送到了仁慈醫院。
關節組長邱東新醫生接診了耿大爺。耿大爺的情況需要手術,這毫無疑問,這樣的手術在關節科也屬于“小case”,關節科曾經不止一次為比耿大爺還高齡得多的老人做過同樣手術,手術結果和后續跟蹤都顯示非常成功。
問題是,邱組長在檢查和問診中發現,耿大爺存在特殊情況,老人肺纖維化,肺功能只剩30%。耿大爺幾年前查出有肺纖維化,長期服藥,而且活動量受到極大的限制,平時稍微活動量大一點,走上二三十米,就會覺得憋、喘得慌,因為缺氧的原因。
“像他這種股骨頸骨折,如果不做手術的話,以后可能將無法下地行走,需要長期臥床了。這對于一個肺功能極差的人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了。因為長期臥床的話,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肺功能的逐步惡化。所以這個病人的情形不能拖,多等一天,就多增加一天的風險。一旦出現并發癥,就會錯失治療時機,那這個手術可能后期就再沒有任何機會去做了。而且他的肺功能通過藥物的治療也不會有改善,只會越來越加重。所以,這個手術的時機就顯得很重要,術前的評估、處理顯得特別關鍵。” 關節組長邱東新說。
充分評估所有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關節科緊急請求內科、麻醉科聯合會診,制訂科學、細致的手術方案,準備手術。

全髖關節置換術非常成功,老人第二天下地活動
通過詳細的術前檢查,謹慎的評估,充分的術前準備,邱東新手術團隊第二天為老人進行了右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2個小時結束,非常漂亮,耿大爺術后第二天就在醫生指導下下地活動,迅速開始康復,避免了肺功能的進一步損傷。
“這個病人,其實從手術麻醉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承擔了一定的風險的,風險主要在醫生和麻醉師這方面。我們擔心他術中會出現一些并發癥,他的呼吸憋喘會加重,一旦出現還是比較危險的。還好,準備充分,術中過程比較順利。” 關節組長邱東新說。
昨天,小編在關節病區見到了耿大爺。耿大爺樂呵呵地坐在病床沿,正跟兒子聊著天。“現在能下地走上兩圈,也不疼了,邱醫生跟我說,得不讓人扶著自己走,讓我多練練。”老人站起來,走了一圈。“謝謝邱醫生,你們的技術是真好!”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