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祁l道:“父親的手拿出來后,手指已經全部被它‘吃’掉了。”病房里的郭先生頗為懊惱地說;“孩子爸媽把孩子交給我,現在手被咬成這樣,我該怎么交代……”病床前的老太太泣不成聲。
徐州仁慈醫院的手外科專家李甲說:“每到秋收季節,我們總能收到上百例被玉米剝皮機所傷的病人。”
案例:玉米剝皮機頻傷人
聽說國慶前后陰雨天多,家住大廟的王先生想趕緊把玉米都脫粒好賣掉。于是9月25日,他從鄰居家借來一臺脫粒機,只要把玉米放進去,經過齒輪咬合便可將玉米粒和玉米核分開,非常方便。在脫粒過程中,由于王先生想盡快脫粒完幾畝地的玉米,所以在塞玉米棒的時候塞得有點多,將高速旋轉的機器卡住了,王先生伸手想把露在外面的玉米棒拽出來,不過在他費勁拽的時候,沒有斷電,機器開始轉動,將他手中的玉米棒和手掌一同纏了進去。在旁邊幫忙的妻子聽到王先生呼叫后趕緊將機器停下來,喊鄰居開車將王先生送到仁慈醫院。經檢查,王先生右手食指中指缺損嚴重。
據悉,每年的農忙季節,玉米剝皮機傷人事件總是頻頻發生。而受傷的人員大多為老年人和孩子,一般家里的壯年都外出打工,老人是做農活的主力軍,有時老人的安全意識相對淡薄,看到玉米脫皮機被卡住,就會用手進行清理,這樣做很容易受傷。而小孩受傷大多為“好奇心”作怪,家人看管不嚴,孩子好奇將手伸進機器里。徐州仁慈醫院自9月份以來,已接收近百例被玉米機損傷的病人,而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加中。
提醒:一旦被“咬”立即清創
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專家李甲提醒,這些機器一方面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傷害事故的頻發。特別是小作坊式企業生產的無安全防護措施、加工粗糙的“三無”產品大量涌入市場,加之廣大農民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普遍較差,在發生堵塞時,不少農民在沒有切斷電源的狀態下直接用手“掏”堵塞在出口處的苞葉,手很容易就被卷入剝皮輥內,輕則造成皮肉損傷,重則骨折甚至壓斷手指或手臂。此外,被玉米剝皮機“咬”傷的患者救治起來大多比較麻煩,受傷后需立即清創,一旦拖延,傷口就會感染,嚴重的患者需要4-5次手術。
專家再次提醒,應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剝皮機;使用前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手冊;工作過程中發生堵塞或出現故障時,一定要先切斷電源,再進行處理。如果不慎被玉米剝皮機夾住手,不要用力向外拉扯,不然可能受傷更嚴重。增加安全可靠的防護裝置,在喂料口處增加防護板,使人的手及手臂無法進入喂料口;在V型傳動帶處設置防護罩,以防轉動的皮帶傷人;在剝皮輥下方及玉米苞葉如口處,安裝防護欄。
徐州仁慈醫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