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跑步、爬山等運動損傷膝關節,年紀大了不能做。”“打太極拳最適合老年人。”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些說法,到底正不正確?怎樣鍛煉才能不損傷關節?徐礦總醫院骨科權威專家王云清,為科學鍛煉給出了專業的意見。
據悉,臨床數據顯示70%的關節損傷是由于不規律運動引起的,而要增強關節的耐受力,減緩退行性病變的發生,關鍵在于鍛煉關節四周的肌肉。
關節損傷非中老年人專利
徐礦總醫院骨科每年進行百余例交叉韌帶損傷修復手術,絕大多數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女性過了25歲,男性過了28歲,肌肉力量開始減弱,關節就會出現退變。登山、爬樓對膝關節損傷較大,跑步由于膝關節會呈現曲度,加上有跳躍的動作,對膝關節也有一定的沖擊。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可能出現不同的問題。”王云清說,年輕人容易出現脫位,中年人易發扭傷,而老年人更常見的是斷裂。所以,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應該注意科學鍛煉,不能盲目。
除了膝關節常常因為運動不當造成損傷外,肩關節也是運動損傷的重點部位。“很多人以為自己的肩膀疼痛是肩周炎引起的,但我們門診的肩疼患者80%都不是肩周炎。”王云清建議,如果關節反復疼痛超過兩周,就應該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斷。
“運動方式是否與膝關節損傷有著很大關聯?
專家表示,登山、爬樓確實對膝關節損傷較大,不建議膝關節已經出現損傷的人士進行。跑步由于膝關節會呈現曲度,加上有跳躍的動作,對膝關節也有一定的沖擊。
關節不好少打太極拳
還有一種運動方式看似并不劇烈,但卻不利于關節已發生退行性病變的中老年人,這就是打太極拳。王云清說,打太極拳一般采用半蹲位,膝關節受力面積小,所以也不建議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選擇。
游泳、快走是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方式,但游泳、羽毛球等“過頭”運動可能對肩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與方式相比,運動是否規律更加重要。運動可使軟骨得到營養、強壯,但不規律的運動就會造成傷害。以跑步為例,如果今天跑400米,明天突然跑8000米,更有甚者平時不鍛煉,一下子就來個半程馬拉松長跑,這樣都很可能引發關節和韌帶的損傷。
修養是最好的治療
運動后感覺關節疼痛,一般可以先選擇減量或暫停運動,直到完全不痛了,再開始循序、規律地運動。王云清表示,對于早期關節損傷來說,休養就是最好的治療。
如果疼痛持續,還是應該及時就醫。通過核磁共振檢查,就能發現關節損傷到底出現在軟骨面、關節面,還是半月板。可通過向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或者服用藥物等都可以延緩關節損傷的加重。
專家提醒,要加強關節的承受力,關鍵是加強鍛煉關節四周的肌肉,像需要加強膝關節可以通過抬腿運動,多鍛煉大腿的股四頭肌。
本期專家:徐礦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王云清
門診時間:周一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