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6月4日被稱為“最偉大的拳擊手”的一代拳王阿里因呼吸道疾病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病逝,終年74歲。
阿里的家庭發言人鮑勃·甘奈爾當晚發布聲明說:“經過32年與帕金森病的搏斗,三屆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穆罕默德·阿里今晚去世。”
《今日美國報》和NBC電視臺等美國媒體報道說,阿里近年來多次住院,2015年初,他曾因嚴重尿路感染入院就診。
醫生表示,阿里的帕金森病可能與他曾數千次被擊打有關。
患帕金森病的名人有哪些?
帕金森究竟是什么,將拳王擊倒?
徐礦總醫院神經內科龔愛平主任介紹,帕金森病(PD)是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該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都很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從60歲人群到80歲以上人群,PD患病率可由1%上升到4%。
靜止性震顫
約70%的患者以震顫為首發癥狀,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精神緊張時加劇,入睡后消失。手部靜止性震顫在行走時加重,典型表現是 “搓丸樣”震顫。患者典型的主訴為:“一只手經常抖動,越放著不動越抖得厲害,干活拿東西時反倒不抖;激動時也抖得厲害,睡著就不抖了。”
肌強直
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干可覺察到明顯阻力,稱“鉛管樣強直”。患者合并肢體震顫時可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稱“齒輪樣強直”。患者典型主訴為“肢體發僵、發硬。”疾病早期時肌強直不易察覺,可讓患者主動活動一側肢體,被動活動的患側肢體肌張力會增加。
運動遲緩
患者動作變慢、始動困難、運動幅度減少。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運動遲緩可表現在多方面:如面部表情動作減少,稱為“面具臉”;說話聲音低沉、吐字欠清;寫字變慢變小,稱為“小寫征”;精細動作變笨拙;行走速度變慢,常曳行,手臂擺動幅度和步距變小;因不能主動吞咽而流涎。疾病早期患者常將運動遲緩誤認為是無力。早期患者的典型主訴為:“最近一側手不得勁,不如以前利落,不如另一只手靈活,走路時同側腿發沉,有點拖拉。”
姿勢步態障礙
姿勢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中晚期出現,患者不易維持身體平衡,易跌倒。患者的典型主訴為:“怕一個人走路,別人稍碰一下就被絆倒。” 行走時常越走越快、不易止步,稱為“慌張步態”。晚期患者可出現“凍結現象”,表現為行走時突然出現短暫的不能邁步,須停頓數秒鐘后才能再繼續前行;這常見于開始行走時、轉身、接近目標時或擔心不能越過已知障礙物時。
非運動癥狀
除以上典型的運動癥狀外,PD患者還可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癥狀。此外,疲勞感也很常見。
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最近感覺身體疲乏、無力;睡眠差,常睡不著;大便費勁,好幾天一次;情緒不好,總高興不起來;記性差,腦子反應慢。”
帕金森病的治療
PD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治療、心理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且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的治療手段,無論藥物或手術,只能改善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更無法治愈。
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PD的藥物按藥理作用分為以下幾類:① 多巴制劑;② 抗膽堿能制劑;③ 金剛烷胺;④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⑤ MAO-B抑制劑;⑥ 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按治療目的可分為保護性藥物(MAO-B抑制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金剛烷胺)和癥狀性藥物(幾乎包括所有抗PD藥)。
手術治療
早期藥物治療顯效,而長期治療療效明顯減退,同時出現異動癥且藥物治療難以改善者可手術治療。需強調的是手術僅是改善癥狀,而不能根治疾病,術后仍需應用藥物治療,但可減少劑量。手術方法主要有神經核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DBS因其相對無創、安全和可調控性而作為主要選擇。
本期專家:龔愛平 主任醫師 徐礦總院神經內科
門診時間:周一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