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自我保健按摩,古稱導引。用自己的雙手在體表某些部位(或穴位)進行一些簡單的手法按摩,從而達到強身益壽及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稱為自我保健按摩。徐州市中醫院推拿科專家張運甡介紹常用人體保健穴位如下。
1.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經常對神闕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及強壯、面色紅潤、耳充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等有獨特的療效。
每天晨起或睡前,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在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10分鐘。
2.涌泉穴 位于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匯處,當足趾處于屈位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此為人體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充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同時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如頭痛、中暑、耳鳴等。能調節內分泌與植物神經系統,提神醒腦。
每天睡前用手掌搓摩涌泉及足底10分鐘,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拇指點按涌泉3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相繼按摩。
3.命門穴 是人體督脈上的強腎要穴。位于后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的區域。命門為人體的長壽大穴。其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經常擦命門穴可以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固膝,延緩人體衰老。
手法:用手掌擦命門穴,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后將兩掌搓熱捂住兩腎對應處約10分鐘即可。
4. 足三里穴 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足三里是個長壽保健穴,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養胃,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盡快消化吸收,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俗語:要讓病不沾,三里常不干。
手法:可用雙手大拇指指腹點按足三里,每次10分鐘,以感覺酸痛為度。
5.百會穴 百會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位于頭部,它在兩耳廓尖端與頭部前后正中線的交叉點。百會穴即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經過鍛煉,可增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功能,益智開慧,輕身延年,并能治療頭痛、眩暈、低血壓、失眠、耳鳴、鼻塞、神經衰弱等癥。
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分鐘。
6. 關元 亦稱為丹田,位于肚臍正中直下3寸處。關元穴的作用在于加強人體對養分的吸收及對殘渣的排泄,也就是說按摩關元穴有助于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這樣就可以迅速緩解疲勞。經常艾灸關元穴可預防暈車暈船。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10分鐘,感覺酸脹適中即可。逆時針方向按摩最好。
7.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它位于手臂的內側正中,腕橫紋上2寸。是治療胃病、心血管疾病的首選穴位,對緩解呃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常用于治療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等疾病。當感覺胃不舒服時,或者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發作時,或心情不好時,可按揉內關穴,不僅能疏通經絡、運行氣血,使胃痛緩解,還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并能夠調整心情。另外還是緩解呃逆的“特效藥”。
8.合谷又稱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是四總穴之一。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拇、食指合攏,在虎口肌肉的最高點。
取穴方便,適用范圍廣,全身疾病它都可以治,多達90種以上。面口疾病必取此穴,如頭痛、牙痛、流鼻血、咽喉痛、脖子痛等。此穴是止痛良藥,也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穴位。具有宣通氣血、扶正祛邪之功效。
9. 太沖穴 位于足背側的動脈處,以手指沿大、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處,即是太沖穴。此穴位于肝經上,是肝經上的命門,對神經系統的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可治療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咽痛、胃腹脹滿、急慢驚風、寒濕腳痛、腰背疼痛、行步艱難、兩目昏暗等癥,且效果極佳。
調節氣血的重點穴位,太沖穴可補足氣血,降壓爽氣,緩解虛寒,尤其是對肝氣郁結的痛經,效果尤佳。常揉太沖穴可預防腫瘤,也可用于治療感冒。
10. 后溪穴 是手太陽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微握拳,第五張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取穴。后溪穴可以治療各種肌肉骨骼疼痛。后溪穴是治療腰部疼痛的要穴,如慢性腰痛、腰肌勞損、腰扭傷等。還可治療落枕及肩周炎。也可以治療盜汗,“汗為心之液”而心與小腸相表里,故后溪穴可治療盜汗。
11.陽陵泉穴 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上一個重要穴位。下肢微屈,在腓骨小頭前下凹陷中取穴。陽陵泉又稱為“筋會”,也就是說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關節炎、腰扭傷等)都可以找陽陵泉來解決。揉陽陵泉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如飯后腹脹、慢性膽囊炎及膽結石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陽陵泉穴還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用于治療肩周炎、中鳳、痛經等,陽陵泉實際上相當于“逍遙丸”能疏肝健脾,養血調經,治療女性由于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此穴還有降血壓的作用,調整腦部血流量。
12.三陰交穴 位于內踝上3寸。屬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匯之處,三經屬陰,故得名“三陰交”。可以調節足三陰經的氣血運行,同時補益肝脾腎三臟。所以本穴具有健脾益氣、補肝滋腎、止血止痛等功效。三陰交是治療女性疾病的重要穴位。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血暈、更年期綜合癥、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它調節陰陽平衡的重要穴位 。刮痧此穴可治療久秘不通,三陰交還可治療各種腹瀉、嗜睡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