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在天寒地凍的數九時節,為有效抵御各種時令疾病,人們須加強自我保健,在養生上嚴防以下四邪的侵犯。
防寒邪 寒冬臘月,要盡可能減少體內熱量散發和熱能消耗,注意身體保暖,尤其是頭、背、足的保溫,及時添加御寒衣物以及防寒設備,防止寒邪入侵。此外,要設法增加機體產熱,如進行各種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等,所謂"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以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和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飲食上可適當食用一些含熱量高的食品,及時補充機體因寒冷造成的能量損耗。
防風邪 風常與寒相伴,風能加劇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帶走機體熱能,使體內熱量過多散失,這也是人在冬天刮風時感到格外寒冷的原因,正所謂寒氣襲人風作祟。風邪常由口鼻而入,為外邪致病的先導,能降低人體抗病能力,誘發鼻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因此,在數九天防寒的同時還必須防風。外出時要戴好口罩、圍巾、手套,并注意袖口和褲口的密封,以防無孔不入的虛邪賊風侵入。
防燥邪 隆冬,北風呼嘯,風物干燥,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水分不斷散失,可致皮膚粗糙或發生皺裂,以及出現皮膚瘙癢癥、口角炎等損害。干燥的氣候還可影響上呼吸道黏膜,發生咽干、口燥、鼻衄等情況。對于數九天干燥性皮膚及黏膜損害,要注意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A、B的食物,避免辛辣之品,另外洗浴時水溫不宜過高,浸泡時間不宜太長,次數不宜過多,不要使用堿性太強的肥皂,洗完后可搽些護膚品加以保護,室內還可養些花草,并置冷水一盆,以調節濕度,抵御燥邪的侵害。
防濕邪 南方的冬天不如北方干燥,尤其是多霧多雨,缺少日照,氣候難免潮濕。在潮濕的環境中,特別是當冬天氣溫低,濕度高于80%時,可使人體散熱加快,增加寒冷感。久之,濕與風寒相合,即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老寒腿"等疾病發作。數九天須注意不要在潮濕之地久居,濕度過高時要注意通風換氣,被褥、衣物、鞋帽要勤晾曬,出汗后應及時擦干,另外,飲食中可適當增加一些辛熱食品,以發散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