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李家嶺介紹: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逐漸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立冬過后,天氣漸冷,加之每天溫差很大,心腦血管疾病進入了發病高峰期。
冬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主要是由于早晚溫差大,人的心臟負荷加重,腦部缺血引起的。人們在此時感到的胸痛、憋氣或是頭暈、麻木等,都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一系列"應急反應",是很正常的。而對于那些對環境溫度變化耐受性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種反應很可能使心腦等重要器官出現缺氧、缺血的癥狀,以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甚至導致死亡。
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高發,與其生理特點有關。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硬化癥狀,如遇寒冷空氣襲擊,便會全身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肌梗死。
另外,心情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及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過度勞累等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我們建議,首先要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按時服藥、加強檢查、注意飲食、加強鍛煉、保持樂觀情緒等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要去晨練,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會誘發心絞痛發作,最好在上午10時以后再出去鍛煉。鍛煉中不要選擇跑步、跳繩、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其次,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減少被傳染的概率。第三,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隨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要知道,由于測血壓時間與服藥時間關系密切,一兩次結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壓狀況。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要定期復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最后,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