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時間 湯劑一般每日1劑,煎2次分服,2次間隔時間為4小時~6小時。臨床用藥時可根據病情增減,如急性病、熱性病可每日2劑。是飯前還是飯后服,主要決定于病變部位和性質。
一般來講,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 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后服;如病在胸 腹以下,如胃、肝、腎等臟疾患,則宜飯前服。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后服;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
服藥方法湯劑一般宜溫服。但解表藥要偏熱服,服后還須蓋好衣被或喝點熱粥,以助汗出;寒證用熱藥宜熱服.熱證用寒藥宜冷服,以防格拒于外。如出現真熱假寒者當寒藥溫服,真寒假熱者則當熱藥冷服,此即《內經》所謂“治熱以寒,溫以行之;治寒以熱,涼以行之”的服藥方法。
丸劑:顆粒較小者,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質硬者,可用開水溶化后服。
散劑、粉劑:可用蜂蜜加以調和送服或裝入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膏劑: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嘔吐。
沖劑、糖漿劑:沖劑宜用開水沖服.糖漿可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病患者宜少量頻服:嘔吐患者可以濃煎藥汁,少量頻服;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時,可采用鼻飼給藥法。應用發汗、瀉下、清熱藥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一般得汗、瀉下、熱降即可停藥,適可而止,不必盡劑,以免汗下清熱太過,損傷人體正氣。
咨詢熱線:0516——85707122
閱讀下一篇
中醫:經絡 氣血循環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