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普通感冒也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據統計,成年人每年患感冒2~3次,兒童則5~7次。春季天氣變化無常,溫差較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
徐州市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 翟芳芝表示,就病因而言,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一些腺病毒等,感冒通常由多種病毒引起。科學家目前已發現的感冒病毒株有99種,而且這些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當感冒病毒入侵體內感染臨近鼻咽部粘膜上皮細胞并致肥大的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患者早期即會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流眼淚及咳嗽等癥狀。
由于感冒病毒種類過多、不斷變異以及無法及時診斷等,限制了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從而造成治療缺乏針對性。因此,西醫治療感冒仍以對癥治療為主。中醫中藥在治療感冒中則有非常獨到的療效。
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根據辯證可分為:
1、風寒證:主要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疼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痛、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水,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治法則以辛溫解表為主,方藥如荊防敗毒散等加減。
2、風熱證:主要表現為身熱較著,微惡風,汗瀉不暢,頭脹痛,咳嗽,痰粘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脈浮數。治法以辛涼解表,方藥如銀翹散、蔥豉桔梗湯加減。
3、暑濕證:見于夏季,身熱,微惡風,汗少,頭昏脹痛,肢體酸痛,咳嗽,痰粘,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或口中粘膩,渴不多飲,胸悶泛惡,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膩,脈濡數。治法:祛暑解表,方藥如新加香薷飲加減。
故有感冒發生時,及時去醫院診治,由醫生根據辨證論治。避免用藥不當。且中藥治療必須要早才能有較好的效果。但大多數人認為感冒是小病,常常自行用藥,而自行用藥過程中常常存在較多的誤區:
1、一患感冒就服用或注射抗菌藥物:據統計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并沒有縮短病程,也不能預防肺炎的發生,且反復使用抗菌藥物會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及導致耐藥菌的產生。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只有在繼發細菌感染(外周血象和/或中性粒細胞所占比利明顯增高)時才有必要給予抗菌藥物治療。
2、多種藥物同時應用,或不了解自身狀況隨便用藥:治療感冒的藥物種類繁多,且多為復方制劑,有的中藥配有西藥,如果同時使用兩種以上感冒藥可能導致某些藥物成分的重復過量使用,可引起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造成身體功能損害。如有些藥物含有麻黃堿,如過多攝入,對有高血壓、甲亢、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冠心病的患者則及其危險,從事駕駛,高空作業或操作精密儀器工作者不要服用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抗感冒藥。因此,用藥前必須了解藥物的成分和特性。
3、稍有發熱及咳嗽就用退熱藥物及止咳藥物:發熱及咳嗽是人體的正常防御性反應,低于38℃的體溫對人體傷害不大,且利于病毒的清除,服用退熱藥物及用激素治療,易消弱機體的防御能力。低熱時宜多飲水,以物理降溫為主。體溫超過38℃再給予退熱治療。人體通過咳嗽將痰液排出體外,同時可減少病毒及細菌的侵入,如果用止咳藥物,則抑制了咳嗽反射,導致分泌物無法排除,感染進一步加重或向下呼吸道蔓延,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定慎用止咳藥物,有痰液時以化痰治療為主,且需助以排痰。只有在干咳影響睡眠時可給予止咳藥物。
4、兒童感冒時,將成人藥物分成小劑量喂給孩子:感冒是兒童常見疾病,約1/3的家長自己給孩子選擇藥物,這是較危險的,因兒童各臟器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藥物較敏感,對藥物的成分及劑量有嚴格要求,孩子服用成人藥物無法保證藥物的劑量及限用成分。
5、硬扛著不看醫生:調查數據顯示僅7.9%的感冒患者選擇看醫生,所占比例較低。有23.22%的人對感冒置之不理,選擇“扛著”。由于感冒是種自限性疾病,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能夠忍受頭疼、發燒、流鼻涕等確實是感冒引起的癥狀,“扛”上幾天的確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卻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導致心肌炎、腎炎等。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則萬萬“扛”不得。他們身體狀況不好,臟器病變可能性較大,身體各項功能減弱,如有癥狀不及時治療,極易誘發并發癥,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有多種疾病早期表現酷似感冒,如淋巴瘤、肺炎、流腦、流行性腮腺炎、-過敏性鼻炎、麻疹等,所以千萬別拿“感冒”不當病,有病及時就醫、及時辯證施治,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