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人的一生中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高質量的睡眠可以儲備能量物質、恢復體力、消除疲勞,同時可以鞏固記憶,增強機體免疫力。可是如果到了該睡覺休息的時候,卻因為失眠而睡不著,不僅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狀況,而且還會影響到健康。
《內經》中將失眠稱之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 為各種原因導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礙性疾病。失眠發生的范圍也很廣,不管男性或女性,健康與否,老人或青年,均可發生。失眠怎么辦才好?中醫如何調理改善……本期《對話名中醫》欄目,徐州市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院名中醫孫菊光博士將談談中醫如何調理失眠。
家住云龍區的張女士今年62歲了。最近半年多,失眠成了困擾她的一大難題。她經常出現焦慮不安、口干舌燥、頭暈耳鳴、胸悶噯氣、五心煩熱等癥狀。市中醫院孫菊光主任接診后,經辨證其屬肝氣不疏、胃氣不和兼陰虛火旺,便給她開了疏肝理氣、和胃化滯、滋陰降火的方子后,睡眠質量明顯改善。“對于失眠反復發作、自我簡單調理后癥狀仍然得不到緩解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辨證分析,進行綜合調理。”孫主任表示。
外感和內傷都可引起失眠
據孫主任介紹,中醫臨床上根據病性可將失眠分作虛、實兩類。虛者常見于陰血不足、心膽氣虛、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實者則多見于心肝陽亢、火熱擾心、痰濁內阻、瘀血阻滯等;若病邪久羈,亦多虛實相兼為患。多數學者認為失眠的發生多與七情內傷、飲食失節、勞倦、思慮過度、病后、年邁體弱等病因相關。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陰。
現代中醫在臨床上對不寐的病因病機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見于各種熱病過程中,由內傷引起者,則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兩虛、陰虛火旺、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心膽氣虛所引起。一般來說,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實證較多;因內傷所致的不寐,以虛證為主。兩者以內傷所致為多見,如過喜、過怒、過思、過悲耗損五臟的精氣,使臟腑功能失調的情志所傷導致的不寐;勞心過度,傷心耗血,導致心脾兩虛 ,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而致不寐;血虛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傷肝,血虛肝旺而致不寐;心氣素虛,遇事易驚,心神不安,終日惕惕,心虛膽怯引起的虛煩不眠;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度,火熾痰郁,痰熱等內擾而致不寐。
中醫辨證,分類治療
那么失眠了,該如何治療呢?相比西醫長期服用藥物治療易產生疲乏、頭暈、困倦等不良反應,中醫對失眠的治療副作用就比較小,療效較穩定。“總的來說,中醫根據不同程度的失眠的治療分為三類,即非藥物治療、藥膳調理和藥物治療。”孫主任對三種治療方式都做了詳細介紹。
很多情況下,睡眠教育、心理治療、放松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是失眠治療的首選方法。
睡眠教育:幫助患者理解睡眠的生理過程,分析睡眠環境、心理社會應激事件、生活方式、酒藥使用、運動等因素在失眠癥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安排合適的生活作息時間,重建良好的睡眠習慣。
心理治療:對于大多失眠者來說,都必須重視和強調心理治療。向他們說明睡眠減少是由于正常的焦慮情緒或可治愈的軀體疾病所致,并無嚴重后果。給患者提供疏泄焦慮的機會,有助于恢復其正常睡眠。
放松治療:自我放松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失眠癥患者的心理、生理高喚起狀態,促進自主神經活動朝著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轉化,誘導睡眠的發生。
五音治療:根據中醫基礎理論及五音療法理論進行辨證選樂曲。如肝火擾心證,可選用《草木青青》、《綠葉迎風》等角調式音樂曲目;痰熱擾心證,可選用《漢宮秋月》、《百鳥朝鳳》等徵調式音樂曲目;心脾兩虛證,可選用《秋湖月夜》、《閑居吟》等宮調式音樂曲目等。
針灸治療:主要是調和陰陽,安神利眠。以督脈、手少陰及足太陰經穴為主。常選百會、神門、三陰交、照海、申脈、安眠穴等。根據證型不同隨證加減,如心脾兩虛配心俞、脾俞、足三里等;心腎不交配腎俞、心俞、太溪穴等。可用耳針、皮膚針進行治療。
藥膳調理和藥物治療
“藥膳食療是根據患者的個體癥狀予以相應的藥膳食療。”孫主任表示,對于肝郁證者,可以用桑椹、百合各20g濃煎候滾,倒入盛有茉莉花5g之容器,加蓋靜置即可飲用,頻飲或代茶飲用。心脾兩虛證者,可以用大棗15枚、茯神15g煎煮濃縮去滓,與粳米60~100g同煮,溫熱食之,每日1次。氣血兩虛證者,將人參5g、龍眼肉200g,浸泡在1000ml高粱酒中,加蓋密封半月即可早晚飲用,一次20~25ml。心神不安證者,炒酸棗仁50g,加水煎煮20分鐘,去藥留汁,與粳米75g武火煮20分鐘,再用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成,每日1次。陰虛證者,將瘦豬肉250g洗凈,切小塊,與蓮子、龍眼各30g以及百合20g共入砂鍋內,文火煲熟,調味即可,每晚佐餐食用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治療期間患者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煙酒,不飲濃茶和濃咖啡,少食多餐,規律飲食。孫主任提醒失眠者:藥膳調理因人而異,也需辨證施膳!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由于引起失眠的原因不同,故失眠的藥物治療應因人而異。孫主任舉了幾個例子,如因痰熱擾心而致失眠,治療以清熱化痰為主,常用方劑有溫膽湯、柴胡溫膽湯、黃連溫膽湯、十味溫膽湯等。如果是血瘀氣滯而致失眠,此時當以行氣活血為要,而不能單純安神,常用方藥以血府逐瘀湯為代表。如果是樞機不利而致失眠,便要以運轉樞機為要,此時多采用運轉樞機,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治法,常用方劑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如因胃氣不和所致失眠,則以調理脾胃為先。方如半夏瀉心湯、小陷胸湯、建中湯類等。在治療過程中需注意調整臟腑氣血陰陽平衡,如補益心脾時佐以醒脾運脾;心腎不交用引火歸元之肉桂時用量宜輕;疏泄肝火時要注意養肝柔肝等。總之要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使氣血調和,陽平陰秘,方能安然入眠。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