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骨關節疼痛,已經不再是困擾老年人的頑固性疾病,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正在承受這種痛苦。小李是一名28歲的白領,畢業之后他到一家外企做了研究人員,每天要對著電腦長達6個小時以上。久而久之的,小李發現脖子、肩膀出現了僵硬、針刺般疼痛,受不得涼風,有時還會造成頭暈、視力下降的情況。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告訴小李他的頸椎得了骨質增生,如果不好好保養情況會繼續惡化。后來,朋友建議小李到市中醫院試試穴貼的方法以逐步改善癥狀,小李在經過一次三九穴貼之后感覺癥狀明顯減輕,工作之余再輔以醫生的放松操,這樣一天工作下來頸部也沒有明顯不適。在三伏季節即將到來時,他又趕忙預約繼續治療,以鞏固療效。
溫補性中藥改善疼痛
徐州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主任陳鵬介紹,穴貼選用一些溫補性的中藥材炮制,譬如姜汁、白芥子等,可以祛除寒氣、舒筋健骨,對于一些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有比較理想的療效。針對患者的疼痛部位與癥狀,經過診斷之后,選取相對應的治療穴位,貼敷上穴貼,到達一定時間揭去即可,隨治隨走,十分方便。
陳主任說,不僅老年人風濕骨痛可以穴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也選用此種方法治療一些頸椎疼、“鼠標手”、“網球肘”之類的慢性勞損性疾病,這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目前年輕人患的此類疾病,大多是由于勞損造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關節等部位的過度“使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傷。軟骨損傷、運動損傷、肥胖、爬樓梯、穿衣少受涼等等都是現在年輕人關節勞損、疼痛的主要原因,對于身體過度、不適當的使用,造成了病變提前。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護好骨關節十分重要。
冬病夏治好時機
穴貼之前,最好先到醫院診斷一下病情,陳主任說,有些患者并不適合進行穴貼治療,切忌盲目跟風。而有些人皮膚容易過敏,貼敷時可能局部有癢、熱、微痛感覺等均為正常反應,少數病人局部可出現水泡,注意嚴禁抓撓,水泡處可外敷消炎藥膏,以防感染。穴貼通常分為三九、三伏穴貼,顧名思義,就是每年數九、數伏天開始進行,而冬季寒冷,一些關節炎患者治療效果不明顯,所以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此時進行穴貼,更易驅除體內濕寒之氣,固本培養,更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的觀念。一些重癥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經穴激活貼,就是在原本穴貼的基礎上加貼一種可以自行發熱的灸療貼,更易使藥物深入體內,達到刺激穴位,促進血脈流通順暢,激活自身能量的作用。
相關鏈接:
頭伏:7月13日—14日;中伏:7月23日—24日;閏中伏:8月2日—3日;末伏:8月12日—13日。
提醒:貼穴當天人多,請提前致電預約。
專家在線:
陳鵬 主任中醫師 教授 醫學博士 科主任
1993年畢業于南京中醫學院,2000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曾在江蘇省中醫院學習一年,2001年考入上海中醫藥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其間在上海龍華醫院學習兩年,研修腎病、風濕免疫病等的診治,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并獲“徐州市醫學重點人才”稱號,2005年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進修半年,師從于趙巖教授。經過數年系統的研讀中醫經典,諳熟中醫各家學說,對臨床各流派能夠用其所長,同時對現代醫學的診治方法也頗有心得,近年來主要從事風濕免疫病和腎臟疾病的診斷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兩項課題獲徐州市科技局立項資助。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四、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