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其發病率報道不一,大約8%~29%。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CS)的定義,在突然增加腹壓的情況下,如果出現尿液不自主從尿道流出的現象,為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輕度:僅在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情況下出現尿失禁;中度:行走、從椅子上起來等日常活動下發生尿失禁;重度:站立或平臥休息情況下即會出現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的病因不十分明確,包括妊娠、陰道分娩及分娩損傷、年齡、運動、盆腔內腫物、婦科手術史等因素。此外,尿失禁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體質指數過高家族史、慢性便秘、吸煙等。發病機理主要是由于女性尿道較短、盆腔組織松弛,膀胱頸部及尿道的角度改變所造成的。當腹壓增加超過尿道閉合壓力時,尿液不能被控制而最終導致尿失禁。受年齡或生育的影響,尤其是多產婦女,盆底肌肉和膀胱頸后尿道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松弛,從而造成膀胱頸后尿道的下移。膀胱頸部與尿道的角度一旦發生改變,當腹壓突然增高時,會使膀胱內壓超過對尿道的壓力,因此造成壓力性尿失禁。由于老年女性雌激素分泌減少,尿道黏膜及血管的萎縮,使尿道黏膜的閉合作用喪失,括約肌張力減弱,導致老年女性易發壓力性尿失禁。
確診壓力性尿失禁后,早期可采用綜合性非手術療法:(一)避免過度疲勞和用力,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二)積極提肛肌鍛煉:患者收緊提肛肌(類似憋尿動作)數秒鐘后放松,反復連續作15~30分鐘,每日2次,堅持數月以后,年輕患者多數可使癥狀減輕;(三)絕經女性小劑量雌性激素治療可改善尿道張力;(四)服用麻黃素,每次25毫克,一日三次,可增加尿道阻力,但有氣喘、心動過速者慎用;(五)生物反饋,電磁刺激,陰道內輔助器具等;(六)中醫中藥:中醫認為本病腎氣不固,年老腎氣自衰,不能固攝膀胱,宜補腎益氣,固關縮尿可用熱地,山萸肉,補骨脂,益智仁,復盆子,芡實,肉桂,黃芪等。
對嚴重病人綜合非手術療法無效,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者,可行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如下:1、經下腹,恥骨后尿道固定懸吊術,有效率可達95%。2、經陰道修補,尿道膀胱筋膜縫合術。3、無張力陰道帶尿道懸吊術(TVT),微創無張力吊帶(SPARC)手術。4、人工尿道括約肌:人工尿道括約肌僅適用于常規手術失敗或尿道重建術后復雜的括約肌功能障礙或尿道阻力完全喪失者。
1961年Burch首先報道恥骨后尿道固定懸吊術,之后一直被推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經典術式。1991年Vancaillie等率先報道利用腹腔鏡完成該手術,腹腔鏡陰道懸吊術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具有和開放性手術相同的療效,且由于腹腔鏡手術不需要進入腹腔,其放大作用在解剖恥骨后間隙時更直觀清晰,分離更加精細,止血更完善,對尿道周圍組織創傷較少,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手術并發癥如傷口感染、恥骨后血腫、逼尿肌不穩定均可減少。隨著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的完善和普及,該術式將會成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首選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