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張女士老家是徐州的,多年前遠嫁到寧夏。幾年前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每到陰天下雨就疼痛難忍,但是一直不清楚究竟該看哪個科,如何看,雖然沒有間斷過用藥,但是沒有效果。這次回到徐州探親,病情加重,連走路都困難。聽朋友說自己的類風濕關節炎就是在徐州市中醫院找風濕免疫科的主任陳鵬主任看的,療效不錯。張女士便慕名來到市中醫院找陳鵬主任診治。
在詳細了解了張女士的病史后,陳鵬主任針對她的病情特點,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進行規范、系統的治療,每天查房的時候,陳鵬主任都會耐心、認真地詢問張女士治療的情況,以便及時進行用藥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張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緩解,目前已經能夠自己下床行走,恢復較好。張女士非常感激地說:“陳主任對待患者細心、治療方法得當,用的藥也很對癥,遇到這樣的大夫真是我的幸運,非常感謝陳主任。”
徐州市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鵬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癥狀為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腫脹、疼痛、晨僵、功能下降,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在疾病的晚期,關節可出現天鵝頸樣變形(指關節向前彎曲),類風濕結節(在關節部位出現橡皮樣腫塊),尺骨偏移(手指向小指方向彎曲)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女性發病多,而且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其中,35歲至45歲之間以及60歲以后為發病高峰。風濕是如何發生的呢?傳統中醫學認為,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痹病”范疇。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體而發生的,而正氣不足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根本內部原因。
從中醫辨證論治來看,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基礎首先是人體稟賦不足,素體氣虛,或由于飲食沒有節制,涉水冒雨,起居失于調節,引起氣血不足,肌膚失養,腠理空虛,衛外不固,外邪易于入侵,阻塞氣血經絡,留注于經絡、關節、肌肉,而致本病。而濕熱、瘀血、痰濁也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病邪作用人體的病理性產物。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殘率較高,但如果獲得早期診斷及規范的治療,仍可控制其發展。此外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也能有效地杜絕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同時,類風濕患者要起居有常,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可誘發加重風濕病,應盡量避免。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寒潮襲來和天氣變化時須加強保暖防寒。
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如果過度勞累,就會耗傷正氣,風寒濕邪也可乘虛而入。精神刺激、過度悲傷、心情抑郁是誘發和加重本病的原因之一。
門診時間:周二、四、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