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就醫信息: 下肢靜脈郁積性潰瘍俗稱“老爛腿”,是外科臨床常見疑難病癥之一,多由于下肢靜脈曲張引起局部血液回流障礙、組織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引起局部皮膚破潰甚至感染形成潰瘍,常規的外科清潔換藥治療效果不理想。
徐州市中醫院普外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探索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該病,臨床療效滿意。該科吳建華主任介紹如下:
1.西藥抗炎治療:對瘡面較大周圍紅腫且分泌物較多的潰瘍,作分泌物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短期選用有效抗生素,全身給藥。我們研究發現該病局部炎癥除有細菌感染因素外,還有局部血循障礙代謝毒物及炎癥介質積聚引起的無菌性炎癥,因此抗菌素應用同時也須配合抗炎藥物,這樣才有明顯治療效果。
2.中成藥治療:經過十幾年研究,我們根據該病病因病機特點,選取特效中藥研制的脈絡舒通沖劑(無糖型)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對合并血栓性靜脈炎者療效優越,每次一包,每日2次。促進愈合之中成藥還有龍血竭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
3.中醫藥辨證治療:我們治療該病強調辨證論治,將該病分三型論治:⑴濕熱下注型:內服四妙勇安湯加減,藥用:金銀花、當歸、赤芍各15g,玄參、毛冬青、連翹各20g,黃柏、黃芩、山梔、蒼術、防己、牛膝各10g,生甘草6g,熱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濕重者加薏苡仁20g。⑵瘀結郁熱型:內服解毒活血湯加減,藥用:金銀花、赤芍、當歸各15g,連翹、毛冬青、生地、丹參各20g,地龍、丹皮各12g,澤瀉、知母、黃柏、牛膝、大黃各10g。⑶氣血兩虛型:內服十全大補湯加減,藥用:黃芪30g,丹參、毛冬青各20g,黨參、當歸、白術、熟地、白芍、雞血藤各15g,茯苓12g,牛膝、川芎、炙甘草各10g。氣虛甚者重用黃芪、黨參;血虛明顯者重用當歸、熟地。每日1劑,水煎服。
4.瘡面換藥治療:我們特別注重局部創面處理,瘡面情況不同則處理方法不同,盡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蝕性藥物。對合并感染者瘡面選有效抗生素液或復方黃柏液濕敷換藥,每日1次,可多次加液使創面始終保持濕潤。對瘡面膿腐較多者用九一丹換藥,每日或隔日1次。對分泌物較少的瘡面,用黃連油膏紗布或外用生肌膏或生肌散換藥;對肉芽新鮮的瘡面,具備植皮條件者予生理鹽水濕敷,積極準備靜脈曲張手術并同期進行刃厚皮瓣游離植皮。
5.手術治療:下肢靜脈郁積性潰瘍根本原因是靜脈曲張,因此手術治療是治本之法,我們根據患者深靜脈功能情況、大隱靜脈曲張程度和部位、各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部位等情況,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使手術方案個體化。具體介紹如下:⑴對深靜脈功能正常者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或膝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經皮縫扎術,對這一傳統術式本人在大量臨床手術經驗基礎上進行改革,使該手術操作簡單化、手術時間短、術后疼痛輕。⑵對深靜脈功能正常膝下交通支瓣膜功能障礙者行膝下大隱靜脈主干結扎和交通支結扎,該術式使手術范圍縮小、操作更簡單化,臨床實踐證明療效很 好。⑶小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者行小隱靜脈高位結扎。⑷僅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結扎相應交通支即可。⑸深靜脈通暢但瓣膜功能正常者行單純大隱靜脈高位結扎+潰瘍周圍靜脈結扎術。⑹深靜脈栓塞不通者僅行潰瘍周圍靜脈結扎或潰瘍深面筋膜下靜脈交通支結扎術。⑺近年來本人探索內鏡下筋膜下交通支靜脈結扎術獲得成功,手術微創化,具有痛苦小、療效好、外形美觀等優點,屬于腔鏡技術的創新應用。
6.瘡面植皮治療:經積極準備的瘡面,只要肉芽新鮮干凈,就要在進行靜脈曲張手術的同時進行同期植皮,以加速瘡面愈合。取下腹或大腿內側刃厚皮瓣,適當裁減,行貼郵票狀游離植皮,創面噴生長因子,油紗覆蓋,加壓固定包扎。皮瓣一般1周即可愈合。
7.綜合治療:對于下肢靜脈郁積性潰瘍的治療,特別強調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上述各種治療方法,要根據具體病人的具體情況針對性選用。除上述各種方法優化組合治療外,術后還可以配合微波、壓力泵等理療措施。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三,五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