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女子用偏方治類風濕,全身關節受限,徐州市中醫院專家:類風濕關節炎為慢性頑癥,建議及早規范治療。
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都以為這是“老年病”,但有一種關節炎,卻是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的,那就是類風濕關節炎。自徐州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了解到,不少類風濕患者因缺乏正確的疾病認識,要么聽信偏方,要么疏于治療,結果導致病情加重,治療困難。
不聽醫囑信偏方 失去自理能力
李女士,43歲,是安徽宿州人。早在10年前,30多歲的她突然感到手腕酸痛,并且疼痛感越來越嚴重。經醫生診斷,一開始以為是貧血,后被確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雖然醫生提出不少治療方案,可李女士總是沒能堅持,要么嫌見效慢,要么感覺疼痛減輕,就自行停藥,總之10多年間,李女士的病可謂越治越重。
2016年,李女士的愛人聽說一個偏方,于是就按照偏方指示,買來了一箱以蝎子、蜈蚣、蛇等為原料泡制的藥酒,又是喝又是外敷。治療了小半年后,非但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全身又腫又痛,皮膚長疹子。
如今,李女士全身大小關節都受限,伴隨腫脹刺痛,變形的雙手舉不到額頭,摸不到膝蓋,走路只能用拐杖慢慢挪動。彎不了腰也蹲不下去,不管是穿脫衣服,還是如廁、洗澡,都離不開家人的幫助。
前段時間,李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徐州市中醫院尋求幫助。腎病風濕科主任陳鵬了解到李女士的情況后表示:“大家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知誤區真的很多,近半患者若能早聽醫囑,接受規范治療,病情都不會像這樣加重發展、難以控制。”
跟“風”和“濕”并無關系
陳鵬介紹說,風濕病的范疇很廣,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經等的一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環境性、遺傳性、腫瘤性等。常見的風濕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其實像頸椎病、肩周炎、腱鞘炎也都屬于風濕病。
而“類風濕”指的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關節表現為關節痛與壓痛、關節腫、關節畸形、活動受限、關節功能障礙。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紊亂、性激素等有關,現在認為主要是體內產生自身抗體,造成關節炎癥。
還有很多人一看到“風”、“濕”就會跟吹風、潮濕等因素聯想在一起,不過陳鵬說,這些因素與類風濕關節炎本身的發病并無直接和明確的關系。比如,南方地區要比北方潮濕得多,但不見得那里患類風濕關節炎的人會比北方多,因此,“是否會患類風濕關節炎主要取決于個人體質、遺傳及其它多種因素。”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慢性頑癥
陳鵬介紹,類風濕關節炎是一個慢性頑癥,不及時治療的話,幾乎所有內臟器官都會受累:全關節可發生破壞性病變,引起關節慢慢變畸形、強直,雙手呈雞爪狀、功能喪失,甚至癱瘓,骨和骨骼肌萎縮,還常常伴有關節外的癥狀,甚至累及肺、腎、眼等重要臟器。
陳鵬指出,作為一種難治性的風濕病,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醫學上對類風濕關節炎束手無策,被公認為不治之癥。1988年甲氨蝶呤開始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使這一頑疾的臨床緩解成為可能。現在,只要早期規范的治療,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達到“控制癥狀,緩解病情,阻止關節破壞,防止殘疾,恢復功能”的療效。
治療:盡早且規范化治療
談及治療方面,陳鵬強調,此病的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如果頭兩年不能治愈或臨床治愈,大部分患者會轉為慢性,反復發作,終生離不開藥物,甚至致殘。”
據介紹,類風濕的早期病變部位為關節囊內層滑膜發炎,表現為充血、水腫和增生。此時患者四肢有對稱性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困難,早晨關節發僵(晨僵),臨床上將這一階段稱為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如果早期未治或治療不當,滑膜炎持久不愈,增生的滑膜組織可侵犯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造成關節破壞。此時患者不僅有關節疼痛和腫脹,還會出現關節變形、強直和不能逆轉的功能障礙。X線片上可見關節間隙模糊、糜爛、變窄和炎癥等異常。這一階段稱為晚期類風濕關節炎,90%的關節損傷在此期發生。
“一旦關節被破壞,即使以后的治療恰當,也難以完全修復。因此頭兩年是決定類風濕關節炎預后的關鍵時期,任何拖延、誤診和誤治都將造成關節的終身殘疾。” 陳鵬說,除了抓住盡早治療的時機,整個治療過程也要遵從規范化治療。
他介紹,類風濕關節炎一旦確診,應朝著“完全緩解”或“低度活動”的目標進行誘導治療。在此期間,每個月評估一次療效和不良反應,如果療效不滿意或有肝腎功能、血液系統損害,每3個月調整一次治療方案,直到疾病達到“完全緩解”的治療目標。
避免關節損傷 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對于廣大患者來說,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不僅要關注短期的癥狀改善,還需要切記關節功能的保護和關節結構的保護。陳鵬建議,類風濕患者在生活中,應該留心以下幾點。
一是避免過度強烈使用小關節。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如提重物時,盡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不只用手指作支持,應以手掌來支撐。
二是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不要長時間站立,在適當時候坐下來休息。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走動一下。應避免手指長時間屈曲,活動時感到關節疼痛,應立即停止活動。
三是避免關節長期處于變形位置。無論在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姿勢。如坐下時,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四是避免過度體力消耗。要注意減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體力消耗,如家里物品的放置應科學合理,輕便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處,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減少彎腰、爬高、蹲低等動作。搬物品時,可使用手推車。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