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就醫信息:隨著腫瘤治療“個體化”、“精準醫療”、“綜合治療”理念的深入人心,中醫藥全程干預腫瘤為患者帶來了更好的治療體驗和更優的療效,成為一種愈久彌新的“潮流范式”。那么你知道中醫藥調護應用在腫瘤防治的哪些階段,起怎樣的作用嗎?徐州市中醫院腫瘤專家劉峰林為大家講解。
1、癌前病變:清熱散結,化瘀解毒,防治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良性病變沒有及時治療,容易轉化為惡性腫瘤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大腸腺瘤、肝硬化等。“上工治未病”,中醫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中醫藥早期干預癌前病變,可通過抑制細胞異型增生、調控細胞周期、減少細胞氧化應激等機制,阻止癌前病變向腫瘤進一步轉化。此期治則以清熱散結,化瘀解毒為主,結合藥物歸經選用,如針對胃癌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常用黃連、黃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中藥,肝硬化則常以柴胡、芍藥、鱉甲等養陰柔肝,化瘀散結。
2、手術后:健脾益氣,化瘀解毒,防復發轉移
患者術后常見乏力、納差、傷口隱痛等癥狀,中藥健脾益氣有望促進術后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力。部分清熱化瘀解毒中藥對潛在殘余腫瘤細胞有一定抑制、殺滅作用,在手術、輔助化療結束的治療空窗期,“瘥后防復”,有望進一步控制病情,降低復發概率,延長無病生存期。如肺癌術后常輔以重樓、蛇莓、貓爪草、白屈菜、山海螺等中藥,又如我科平消系列方劑,消補兼施,鞏固治療。
3、放療后:益氣養陰、清熱化瘀,緩解放射性炎癥
患者放療后容易出現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腸炎等不良反應,按照中醫理論,放療屬于“燥邪”、“熱毒”,耗氣傷津,瘀阻經脈。在放療期間配合益氣養陰、活血化淤的中藥能有效改善放療不良反應。常用益氣養陰中藥如石斛、麥冬、玉竹、百合、黃精、太子參等。
4、化療時:理氣和中,益氣扶正,增效減毒、緩解不良反應
化療患者最常見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中藥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疏肝理氣,益氣扶正,有助于緩解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平緩地度過化療時期。常用方劑如小建中湯、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湯、圣愈湯、逍遙散等。
5、姑息治療時:益氣解毒,攻補兼施,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部分晚期患者,多線治療失敗、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藥物;或體質較差、對指南推薦的化療方案不能耐受。此類患者臨床上除了參與臨床試驗以外,推薦在最佳支持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扶正祛邪,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總生存期。腫瘤的中、晚期,患者的全身狀況不佳時,如一味抗腫瘤治療,即使腫瘤有所縮小,仍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中醫藥通過培補脾腎、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可改善癌因性疲乏、惡病質消瘦,抗腫瘤中藥的適當配伍可以輔助延緩腫瘤進展,以期彌補現代醫學之不足,達到最佳療效。常用益氣扶正中藥如人參、黃芪、靈芝、山藥等。
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是在機體正氣虧虛的基礎上,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導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障礙,經絡阻塞,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結而造成腫瘤的發生。中醫治療腫瘤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不同癌種、不同分期、不同治療階段、不同體質,遣方用藥亦不同。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選方用藥、按期加減調整,為腫瘤綜合治療保駕護航。
問:家里老人得了肺癌,不想手術、放療,只吃中藥可以嗎?
答:在腫瘤早期或中期存在手術或放療指征且預計患者可以耐受的時候,建議行手術或放療規范治療,中醫藥作為術后的輔助治療。
問:聽說中藥沒有副作用?多吃一點可以嗎?
答:部分抗腫瘤中藥是有毒的,擅自超量使用有發生肝損傷或中毒的風險,在醫生指導下遵處方用法用量服用可保障用藥安全。
問:胃癌術后口服中藥1年了可以停嗎?
答:關于中藥何時停藥的問題,要結合腫瘤分期、是否根治、復發轉移風險、患者一般情況等,由醫生綜合判斷。一般來說,腫瘤術后5年以后復發轉移概率降低,如患者無癥狀,可以考慮調整處方或逐漸停用;侵襲性強、手術時分期較晚或復查有可疑病變的患者建議5年后繼續服藥,定期復查。
本期專家
劉峰林 徐州市中醫院腫瘤二科科主任 主任中醫師 教授,孫鳳霞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徐州市抗癌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