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徐州患者董女士一年前時常出現腹部隱痛、腹瀉癥狀,以為是得了慢性腸炎,沒有到醫院接受正規檢查治療。最近病情加重,還出現了大便帶血才發覺情況不對,遂到徐州市中醫院普外科門診檢查,沒想到這一查竟然查出了腫瘤。
就診當日,普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權紅光接診了董女士,詢問病史并對其行肛門指檢,發現距肛門口約3cm可觸及菜花狀腫塊,質地較硬,憑借數十年臨床經驗,權紅光主任考慮其癥狀為腫瘤性病變,于是在按照疫情防控規范進行核酸檢測后,將患者收入院。積極完善腸鏡等相關檢查后,發現患者的結腸遍布多個大小不等的息肉,除近肛門口直腸腫塊外,在乙狀結腸和降結腸也各發現1枚較大息肉,表面粗糙,質地較脆,取活檢均為癌變,結合患者病史及腸鏡等輔助檢查結果,權紅光主任考慮其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變。
明確診斷后,權紅光主任召集治療組討論擬定周密詳盡的手術方案,并與患者及家屬細致溝通,最終確定實施根治性結直腸全切除及保留回盲瓣盲腸造口術。該手術可一次性達到腫瘤根治及預防殘余息肉可能癌變的目的。
在完善術前準備后,由主刀醫生權紅光主任與陳寶鶴、張文卓醫生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全腹腔鏡手術操作,只需在腹部開幾個小孔就可完成整個手術,手術時長3小時,僅有少量出血。術后第二天,患者可下床活動并進食流質食物,目前恢復良好。
權紅光主任表示,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本病的最佳方法,一次腹腔鏡手術治療了直腸癌、結腸癌、結腸多發性息肉,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手術對患者的影響,減輕患者痛苦,一次性根治疾病。腔鏡下全結腸切除手術有較大難度和風險,本例手術的成功實施,展現了中醫院普外科成熟的腔鏡技術和診療水平。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什么?
權紅光主任介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表現為整個結直腸(大腸)布滿大小不一的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息肉數量通常在100個以上,大量密集分布于全結腸,尤其以乙狀結腸和直腸多見。一般來說,直徑大于2cm,絨毛成分較多或細胞重度間變者易發生癌變,腺瘤癌變的平均年齡在35-40歲之間,息肉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便血,粘液便或腹瀉,有時也有腹痛,慢性貧血,少數患者也可因腸穿孔、腸梗阻就診,但多數情況下如有明顯臨床癥狀時常提示已有息肉癌變。
權紅光主任特別強調,如果出現腹痛或大便性狀改變(便血,黏液便),尤其是便血,一定要及時到普外科-胃腸外科或肛腸科就診,以便明確病因,對癥治療,同時建議對于有息肉病家族史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腸鏡,密切臨床觀察,如有上述臨床表現宜早期手術處理。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