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醫務人員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黨員是沖鋒陷陣的先行者。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他們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線,發揮著“強心劑”和“定心丸”的作用。疫情之下,考驗的是擔當,考驗的是黨性,考驗的是對病人的真情服務和對醫療事業的初心。打贏這場苦戰,唯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上下齊心。
陽春三月,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工作生活節奏。“疫”聲令下,逆行而上,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徐州市一院外科黨總支各科室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上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的號召,在接到任務后,大家踴躍報名,毫不猶豫奔赴第一線、奔赴疫情的主戰場,詮釋無私的奉獻精神。
麻醉科李春偉與家人商量后緊急參加隔離點支援,因為妻子所在醫院科室也是人員緊缺,兩人忙于工作無法顧及停課在家的6歲小兒,白天孩子只能托付給小區鄰居照顧。對孩子不免心懷愧疚。在隔離點的工作中,由于工作任務隨時可能下達,并且隔離人員有很多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夜里隨時可能有工作要做。但領導們關懷備至,同時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人解除隔離,讓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圖1-李春偉)
自封城以來,手術室多次接到外派任務:采集核酸,前往隔離點,每一次深夜任務的下達,護士長均會得到這樣的響應:“護士長,我能去,家里都安排好了”“護士長,我沒問題,去哪里都可以”“護士長,孩子交給婆婆了,我可以去”,護士長怎會不知道,你們家里有生病的老人,上網課的孩子,當下的境況,媽媽在家,對老人、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但你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手術室護士王雅晴,一位年輕的母親,4月2日前往醫院接受閉環管理,與其余十名手術室護士共同承擔在此期間150多臺手術配合,閉環結束,收拾行裝,從醫院直接趕往隔離點接受疫情防控任務,有20多天未能回家,家中老人承擔了照顧年幼孩子的重擔。護士長詢問家中有何困難時,雅晴說“沒問題,家中困難都能克服,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我們都能回到科室上班”。

(圖2-王雅晴)
神經外科護士王紫唐,省級神經外科專科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已經十年。4月4日,接到院內“組建支援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醫療隊”通知后,第一時間主動報名,請戰前線。4月5日8時院內緊急集合出發前往支援醫院,下午在支援醫院內進行感控、防護服培訓,作為第三護理分隊的組長,她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病房內,有9個月大的嬰兒、孕婦、70多歲的老人、不識字不會用手機的患者,還有伴有基礎性疾病或殘疾行動不便的患者,每天為他們喂飯、喂藥、送開水、整理床鋪進行病房消毒,為患兒進行采血、留取核酸化驗、靜脈輸液等護理治療工作,盡我所能,幫助他們解決所需,每天為他們加油,為他們送上溫暖的話語和行動。

(圖3-王紫唐)
心胸外科護士徐潔,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普通的白衣護士。沒有過多的語言,沒有絲毫的猶豫,寫下請戰書,將兩個孩子交給婆婆,來不及多想,毅然地踏上了抗擊疫情的征途,于4月5日集結奔赴疫情的主戰場。經過了緊急的崗前培訓,快速地掌握了隔離服穿戴防護操作以后,最主要的還要克服初來乍到的那一絲恐懼心理以及對家人孩子的思念。家中小兒子剛上幼兒園,人生第一次離開媽媽。但是一進入工作狀態,所有的雜念便一揮而去,隨之而來的就是緊張有序的護理工作。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連續六七個小時的緊張狀態,面對多層次年齡、老人孩子、高齡孕婦以及對眼、鼻、咽、甚至肛門的試紙采集工作,對心胸外科護理工作的徐潔來說都是需要重新去適應的,往往一個班次下來,渾身像散了架子一樣,但是她從沒有說過一聲累、道過一聲苦,在她看來這就是一個護士應盡的責任和擔當,更是用愛心與責任心獲得了患者的信任。


(圖4,圖5-徐潔)
4月初,剛休完病假的胃腸外科護士殷婷婷自愿報名參加支援抗疫。她主要上內感班,是對一脫區、二脫區及內走廊進行消殺,監督脫防護服,保障內走廊、一脫、二脫區環境安全,防止脫防護服時的污染。做完消殺工作之后解決病人需求,協助病房護士進行護理操作。

(圖6-殷婷婷)
3月29日晚上,骨二科護士曹晗接到醫院護理部的通知,支援院內核酸采集處采集核酸工作。主要負責院內職工,患者以及院外需要做核酸人員,一天的采集量約一千左右,熟練地進行核酸采集工作、溫和地指導采樣群眾,既要做到操作規范到位,又要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適。

(圖7-曹晗)
婦科葛艷主任醫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家鄉睢寧遭遇新冠病毒肆虐的危急關頭,主動請戰,奔赴一線,投入到黃碼人員定點收治醫院。在那里,專門為封控區、管控區黃碼或紅碼人員送去最暖心的服務、最細致的診療。4月25日,在進入診室前穿防護服的過程中,與同事互相幫忙、互相監督,防護意識牢記心中,防止醫患交叉感染,充分體現共產黨員的高標準嚴要求。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頂著炎炎烈日,穿梭于一條條鄉間小路,奔走于一棟棟居民樓,爬過一層層樓梯,為每個無法于集中點采核酸的人員入戶采核酸,他們或年邁行動不便,或臥病在床,或居家隔離,我們的原則就是做到不漏一人。



(圖8,圖9,圖10葛艷)
2022年4月4日,產科護士崔瀟冉,接到醫院的通知,參加全市采集核酸工作。負責港務區柳新鎮垞城村采集點,采集任務較重。村內老年人居多,針對高齡老人、行動不便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進行入戶采樣。在當地志愿者的帶領下,我們小分隊有序入戶,為這些老人進行核酸采集。當天室外溫度達30多度,采樣結束,汗水浸濕了衣服,面屏滿是霧氣。沒有落下任何一位老人,完美結束任務。

(圖11崔瀟冉)
4月26日,產科護士丁雪洋參加支援睢寧采集核酸工作。她們小組負責睢寧一品小區采集點,人口密度大、采集任務重。凌晨四點就起床集合,室外溫度最高達三十度,汗水濕透了衣服,手指泡的發白,面屏滿是霧氣,沒有抱怨、沒有退縮、放棄,付出了極其艱辛的努力,至今仍然堅守在睢寧采集核酸工作中,風雨同舟,戰疫必勝。


(圖12,圖13丁雪洋)
口腔科陳柏彤醫生,4月10號婚禮,在婚禮的前一天都一直參加了我院組織的社區核酸檢測工作。由于人手緊缺,婚禮后第二天又穿著“大白”出現在檢測現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最美新娘子”。

(圖14 陳柏彤)
口腔科醫生曹俊楠在支援抗疫的前線,進入檢驗科支援樣本檢驗工作,在PCR生物實驗室連續閉環的十多天里,承擔著拆包、審核掃碼、上機提取、協助點樣等工作。悶熱的防護服一穿一天,龐大的樣本量日復一日,沒有時間吃飯、喝水、休息,雖然辛苦,但是為打贏疫情保衛戰出過一份力!

(圖15曹俊楠)
耳鼻喉科年輕護士張雨薇、張夢婷、周騰嬌、李嘉琦,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作為一名醫護人員,作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以人民為中心,哪里需要,她們就在哪里,毫不退縮,勇毅前行! 以心為燈,聚起的縷縷微光,照亮抗疫勝利路。


(圖16-17張雨薇)


(圖19-20周騰嬌)

圖18張夢婷

(圖21李嘉琦)
4月8日接到醫院通知,肛腸皮膚中醫科的護士、90后黨員李曉同志沒有絲毫猶豫,匆匆收拾行李后,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集合,即赴經開區云創公館隔離點。抵達隔離點后,她顧不得收拾行李,立即著手熟悉隔離點環境及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天兩夜中,她不怕苦不怕累,帶動戰友們全力以赴,共接收18批次隔離人員。在她和戰友們精心護理下,目前部分隔離人員已安全返回家中。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將繼續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無畏前行,為抗疫和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力量


(圖22-23李曉)
我們醫務人員用實際行動來詮釋什么是舍小家顧大家,用身先士卒的表率寫下抗疫“誓言”: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我們,請你們放心!疫情不散,初心不改,在這危難時刻,最需要醫護人員之時,我們隨時候命,我們堅信,抗疫必勝!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