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納豆激酶
普通納豆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食品,在日本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納豆最初是以黃豆為原料,利用稻草上的自然枯草芽苞桿菌發酵,在寺廟的廚房里制造出來的,因為日本寺廟的廚房叫“納所”,所以叫納豆。1980年,日本學者須見洋行博士在美國從事血栓研究,偶然間從日本傳統食品新鮮納豆中黏黏的像拉絲一樣的東西中,發現了能夠溶解血栓的神奇功能,后來經研究證實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納豆激酶。
“納豆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納豆激酶"。普通的納豆產品不等于納豆激酶,兩者雖有聯系,但更有本質區別。”日本納豆激酶協會生物學專家小笠原博士說。
小笠原博士介紹,現在,中國內地生產的納豆產品一般是新鮮的納豆經冷凍干燥碾碎而成,也就是最初級的原料納豆凍干粉制成的膠囊。
而納豆激酶是通過納豆菌培養液發酵產生納豆激酶,再將這種激酶提純制成的產品。
納豆激酶的由來
小笠原博士說,須見洋行博士是納豆激酶這種神奇物質的發現者,而把這種物質提純轉化成產品,從而實現納豆激酶產業化生產的則是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
1998年,世界上第一代富含納豆激酶的營養食品由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研制成功并生產上市。2001年去除了產品中的納豆臭味。2003年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成立。2006年,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取得了納豆激酶的物質與制法的日本專利(第3881494號)和美國專利(US6,703,504)。2007年取得了納豆發酵中維生素K2的回收方法專利(第3911282號)。現在已經推出了第三代天然超級納豆激酶產品。
據了解,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作為生產納豆激酶產品的鼻祖,30多年的研發歷史,十多年的納豆激酶專業生產,是擁有日本國納豆激酶制造專利,并經日本官方健康營養食品協會認證的合法廠家,產品出口美國歐洲等15個國家和地區。日本權威機構《富士經濟報告》2010年版顯示,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研制的納豆激酶市場占有率高達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