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導醫紀實:黎先生咨詢:我弟弟患抑郁癥有2年多,經專科醫院診療,一直吃藥控制病情復發。以前他是很瘦的男孩,可這兩年體重一直增加,從120斤長到170多斤。請問:抑郁癥患者如何做好體重管理?有哪些策略?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二科副主任醫師葛曉丹解答:抑郁癥患者要做好體重管理,需分階段制定個性化策略:
階段一:建立安全基線(1-2周)
停止節食與稱重,改為記錄飲食情緒:用“饑餓-無聊-焦慮-疲憊”四象限記錄每次進食前的心理狀態,識別真正的生理饑餓信號。
階段二:微習慣干預(2-8周)
飲食:將1個日常零食替換為高蛋白食物(如希臘酸奶),用藍色餐具(心理學證實可降低15%進食量)。確保飲食多樣,涵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偏好清淡、易消化之品,遠離高糖、高脂、高鹽誘惑。
運動:每天進行5分鐘“陽光散步”——戶外光照可同步改善情緒與調節皮質醇水平。運動是控制體重的“超級英雄”!根據自身條件,逐漸增加運動量吧!
藥物管理:如體重增長>5%/月,可咨詢醫生評估換用對代謝影響較小的藥物。
階段三:正念強化(8周后)
練習“感官進食法”:將食物切成小份,依次觀察顏色、嗅聞氣味、感受質地,每口咀嚼20次。研究顯示此方法可減少22%的暴食發作頻率。轉變消極思維與行為模式,減輕壓力反應,遏制情緒性進食。與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詢師保持密切聯系,分享心聲,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是應對挑戰的力量源泉。
關鍵注意事項
警惕代償行為:避免用吸煙、過度運動控制體重,可能加重抑郁癥狀。
設定合理目標:每月體重變化控制在2%-3%以內,重點關注腰圍減少(內臟脂肪下降更利好健康)。
善用社會支持:加入健康管理社群(如“抑郁期飲食互助小組”),群體監督可提升3倍目標達成率。
超越體重的關懷意識
請記住:體重數字不是自我價值的量尺。當你在練習健康管理時,本質上是在進行一場溫柔的自我對話——那些為照顧自己身體所做的微小努力,本身就是對抗抑郁的英勇證明。允許自己在過程中波動反復,就像允許陰雨天與晴空交替出現。生命的修復永遠值得耐心等待。用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你一定能“瘦”益匪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