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導醫紀實:林女士咨詢:我媽媽今年50歲,入秋以來,她總感覺心情抑郁,提不起精神,情緒變得非常敏感。社區醫院的醫生說這是“秋季抑郁”。請問:為什么秋季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呢?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二科主任莊二陽主任解答:很多詩詞中提到過“悲秋”的話題,其實情緒有時候和季節變換是有一定相關性的,部分抑郁癥的發作與季節是有著明確的關系,在秋冬季節,抑郁癥發作會更頻繁,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據調查,大約三分之一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會在秋冬季抑郁發作。
“秋季情緒問題的誘發因素主要是因為秋天來臨,天氣由熱轉涼,身體也會由興奮、積極向上的狀態轉入消沉、向內的狀態。”人腦的深部有個叫“松果體”的內分泌腺,這個腺體對陽光和明暗較為敏感。夏天強烈的陽光可以抑制松果體的功能,使松果體激素分泌減少。立秋以后,白天漸短,尤其在陰雨時節,天色暗淡,松果體開始分泌大量的松果體激素。松果體激素(褪黑激素)能調節其他激素的分泌,主要是能抑制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人就會反應遲鈍、萎靡不振。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學習、工作以及生存壓力的不斷增大,精神健康異常對人們帶來的威脅日益加劇,其中以抑郁、焦慮、失眠等最為明顯。如果出現情緒問題、軀體不適、睡眠障礙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延誤病情。
第一,當意識到自己出現心理問題時,首先要停下來,關注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分析自己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思考是什么事情引發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是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問題還是其他因素。理性看待和接納問題,分析壓力來源是否合理,所承受的壓力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疇。
第二,當心理出現問題時,可以與身邊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他們可能會提供不同的視角和建議,幫助我們緩解情緒。如果問題較為嚴重,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專業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問題,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三,調整生活方式,比如,是否過度勞累、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等。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生活方式。增加休息時間、進行適度運動、改善飲食結構等,都有助于改善心理狀態。
第四,當感到緊張、焦慮時,可以進行深呼吸練習,慢慢地吸氣,然后慢慢地呼氣,重復幾次。也可以進行全身的放松訓練,從頭部開始,逐漸放松身體的各個部位。積極的自我暗示,用積極的語言鼓勵自己,增強自信心。轉移注意力,當情緒低落或焦慮明顯時,可以嘗試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放松一下情緒,如聽音樂、看電影、畫畫、寫作等,短暫的調節會人更有效地處理事情。
第五,心理問題的調節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逐漸恢復心理健康。在調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不要放棄。堅持采取有效的調節方法,持續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逐步改善心理問題。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