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作題為《突出重點 攻堅克難 全面落實醫改和各項衛生工作任務》的報告。
全程導醫網綜合報道 “當前醫療衛生領域最壞的機制是什么?是以藥補醫。”在1月5日召開的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全系統穩妥有序地革除以藥補醫弊端,全面取消以藥補醫,理順補償機制。相關工作今年將在300個試點縣先行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取消以藥補醫列在首位
陳竺指出,“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需要進一步突破的關鍵問題,包括取消以藥補醫、理順補償機制;全面推進支付制度改革;強化新農合的風險保護機制,合理設置管理體制;鞏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全面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創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創新人才培養和分配激勵機制8個方面。其中,取消以藥補醫被放在首位。
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機構依賴以藥補醫維持運行發展,目前藥品收入仍然是補償的重要渠道。陳竺說:“以藥補醫機制推動了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造成了藥品濫用,扭曲了醫務人員行為,腐蝕了我們的隊伍,必須徹底根除。”
■爭取落實相關補償政策
“如果現在我們還不抓緊改革,5年、10年之后,改革的成本將會非常之高。”陳竺說,改革以藥補醫必然觸及醫療衛生單位的現實利益。但是,現在改、徹底改要比將來改、拖泥帶水地改要主動得多、有利得多。各地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十二五”醫改規劃的部署和要求,主動爭取政府領導,努力創造條件,落實取消以藥補醫相關政策,充分發揮醫保補償作用,穩步推進價格改革,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全系統穩妥有序地革除以藥補醫弊端。
■支付制度改革是關鍵抓手
陳竺強調,取消以藥補醫不能單兵突進,要把支付制度改革作為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抓手,大力推進。支付制度是醫療保險機構控制費用的重要手段。目前所采用的按項目付費的價格形成機制,使醫務勞動的技術價值難以體現。這種支付制度既浪費了衛生資源,也不利于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按項目付費制度和以藥補醫結合在一起,是導致大處方、濫檢查問題的根源。
陳竺說,隨著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支付制度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既管新農合又管服務提供的優勢,率先推進新農合的支付制度改革。同時,要與醫保、物價等其他相關部門協調,確定適應不同層次醫療機構、不同類型服務的支付方式,用總額預付、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按人頭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項目付費。要把臨床路徑與支付制度改革結合起來,做好費用測算等基礎性工作,確保支付制度改革與取消以藥補醫同步推進。
■創新分配激勵機制
如何確保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降低,這也是改革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陳竺表示,“十二五”期間,各地要創新醫務人員分配激勵機制。首先,要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完善體現醫務勞動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提高醫務人員的總體收入水平。其次,應擴大崗位績效工資實施范圍,推行崗位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提高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醫院收支結余應著重用于改善醫務人員的待遇。
會議由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主持。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王國強、馬曉偉、陳嘯宏、邵明立、劉謙、尹力,中央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李熙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