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12日報道:職業病危害已經超過安全生產事故,成為威脅工人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敵人,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部監督二處處長湯淳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
湯淳說,現在全國約有2億勞動者在工作中接觸有害物質,而存在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企業也達到了1600萬家。
“近年來職業病的數量在我國呈上升趨勢。衛生部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共報告新發職業病18128人。2010年的數量肯定會在這個數字上有所增加。”他說。
從建國以來到2009年,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72萬多人,因職業病死亡人數為14.6萬人。其中,塵肺病在各類職業病中所占比重最大,約90%。
他表示,塵肺病不可治愈,而每年新增塵肺病例已超過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
職業病專家曾表示,全國應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勞動者約有10%能接受定期職業健康檢查。
在我國,中小私營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90%,其中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未能為職工提供職業健康檢查。
湯處長表示,如果所有勞動者都能接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例數量將非常驚人。
他說我國的職業病高發區為采礦、建材、化工和電子產品類企業,農民工是主要受害群體。
我國有約2.3億農民工,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沒有較穩定的勞動關系,而一些企業正是利用這一點大量雇傭短期農民工,并未給工人提供清潔安全的工作環境和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致使職業病危害頻發。而且一些企業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湯處長舉例說,在一次考察中,他在山西清徐的一家鑄造企業看到,一個車間里有上10臺化鐵爐,上百個工作人員在里面工作,車間里的粉塵濃度非常大,致使距離兩步之外的人都無法看清。
此外,我國供過于求的勞動力也限制了廣大勞動者選擇工作條件的機會,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根本不懂任何勞動保護權益方面的知識。
監管部門的監督不到位也致使有毒有害的工作場所繼續存在,并危害廣大勞動者,他說。
湯處長建議地方政府制定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將加強監管工作作為考核項目,嚴格考核獎懲,從而推動企業改善生產條件。
據了解,我國將對2001年頒布的職業病防治法進行修改,全國人大常委已將此列入今年的工作計劃。
湯淳說全總建議將政府部門,企業和員工的責任共同納入這部法律。
他解釋說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改進職業病診斷和工傷認定以及救濟方面的工作;企業應該為勞動者提供清潔安全的工作環境,并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設施;而勞動者也應該被賦予對企業的監督權。
參與職業病防治法修改的人民大學的勞動關系專家常凱認為,勞動部門也應該被納入職業病監管體系。
同時他強調,加強監管的關鍵在于不能僅是罰款,勞動監察部門應該確實進入企業進行專門的集中防治,提前預防宣傳,防患于未然,實行綜合監管。若出現問題,法律必須明確企業責任;工會的作用應當發揮,加強對工人的培訓教育;救濟渠道要明確。
湯淳還表示,企業工會應該推動企業與勞動者的代表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來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同時,在與雇主簽訂的個人勞動合同里,也應該清楚寫明勞動者所從事工作崗位所面臨的危害和雇主必須提供的勞動保護設施。
他接著說,合同里還應該寫明企業應該為勞動者購買工傷保險和提供定期職業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