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重點專科:四十載豐厚積淀,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團隊胸懷醫學理想、踏著追求步履,傳承創新、開拓進取,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四十載風雨洗禮,徐醫附院胸心外科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穩步邁上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成為江蘇省重點(外科學)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徐醫附院胸心外科信心滿懷、斗志昂揚,扛起區域胸心外科發展旗幟,推動學科發展、造福一方百姓。
01 凝心聚力 接續奮斗謀發展
1980年6月,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在淮海地區率先開展了第一例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2002年,在蘇北地區率先完成兩例同種異體心臟移植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存活至今;2012年1月,完成法洛四聯征的慈善手術1例,收到良好的社會影響……
如今,徐醫附院胸心外科的記錄還在不斷刷新,這一個個記錄的背后,是40多年來徐醫附院幾代胸心外科人的薪火相傳,是堅持不懈的技術和管理創新。
“1980年,徐醫附院始建胸心外科,在張孝軒、張中明、孫全勝、王國祥等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胸心外科披荊斬棘,破浪前行,在臨床、科研等內涵建設上不斷發力。”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副主任、胸外科主任張昊說。
從剛開始的11張病床,到如今下設心臟大血管外科和胸外科2個病區100余張床位;從早期僅能開展一些常規普胸手術,到如今微創胸心外科技術具備較高的區域優勢……經過42年的不斷發展,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在醫療、教學、科研上實現全面發展。
特別是在2018年,徐醫附院開啟了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在此過程中,胸心外科走得堅定而扎實。醫院先后引進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建成了智慧移動復合手術室,均為徐州首家,胸心外科以此為依托,加大技術攻關與創新,使得門診量、手術量及手術等級均在地區領先,成為了淮海經濟區綜合實力強勁的省級重點專科。
02守正創新 精進臨床新技能
談到胸心外科手術,大多數人會想到“大揭蓋”的傳統開胸手術,但如果手術創口能小一點,術后創傷能少一些,或許能為患者再減少一分傷痛。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徐醫附院胸心外科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加強人才培養等方式,微創手術水平迅速提升,讓各種“如果”,變成了“可能”。
有很多人在體檢中被篩查出肺結節。為了精準切除惡性肺結節,同時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組織,實現患者最大獲益,胸心外科手術團隊目前常規利用三維重建可視化結合MR混合現實技術、以及肺部結節術中穿刺導航定位等技術實施胸腔鏡微創精準肺段、肺亞段切除手術。
不僅實現了治愈的目標,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在徐淮地區屬于高發疾病。因腫瘤分期晚且常侵及主支氣管、肺動脈干,很多患者輾轉多地求醫,有的在就診時已經沒有手術機會,自2020年以來,胸心外科已接診超過60例此類患者。
于是,團隊不斷開拓創新,完成江蘇省首例新輔助免疫治療后達芬奇Xi系統機器人袖狀切除治療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參與制定《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免疫治療國際專家共識》,應用圍術期免疫治療實現根治性手術切除腫瘤,使這些患者獲得生命的綻放與延續。
目前,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在復雜先心病矯治、心臟瓣膜替換及成形、冠狀動脈外科、大血管外科等領域專業技術先進;在肺、食管、氣管及縱隔外科領域省內領先;使徐淮地區患者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一線城市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03三位一體 鑄就發展硬實力
以質量為核心,以臨床為軸心,如今的徐醫附院胸心外科蒸蒸日上。
硬件上,擁有開展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所需的人工體外循環機、多功能心臟監護系統、呼吸機、胸腔鏡、主動脈球囊反搏儀等專用先進醫療設備,并最新配備了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及復合雜交手術室。
先進儀器的與時俱進,為胸心外科疾病的綜合治療提供了基礎。科室手術量連年增長,2021年接近3000例,四級手術率達88%,均在蘇北處于領先地位。科室還連續參與肺結節、肺癌、胸腺腫瘤等5項國際/國內指南、共識的制定,在全球和中國的胸外科領域發出了徐州聲音。
軟件上,醫、教、研三位一體,協同發展。近5年,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及市廳級課題10余項;獲得江蘇省醫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成果獎;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最高影響因子33.795。
特別在今年,科室獲江蘇省唯一的白求恩基金會卓越外科重點項目,牽頭國內多家著名醫院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
回首徐醫附院胸心外科40余年的發展歷程,有成立之初的艱辛開拓,有一路走來的披荊斬棘,還有屢創新高的榮耀時刻。一次又一次喜人成績的取得,是一步又一步扎實的積累。
“經過幾代胸心外科人的傳承蓄力,科室已經成為醫教研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外科中心。”張昊表示,未來,徐醫附院胸心外科將乘著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東風,進一步優化人才梯隊、細化亞專科建設、精進臨床技能,打造區域胸心外科診療高地,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