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市中醫院名醫風采:“身為醫者,首要就是沉心守神,靜下心來仔細感知患者的整體狀態,才能精準地辨證施治。”
這是徐州市中醫院帕金森病亞學科負責人,針灸腦病科主任中醫師,院名中醫王雷教授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從醫30年來,王雷始終言行如一,懷著一顆悲憫之心,護佑百姓健康。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詮釋了《千金方·大醫精誠》中對醫者的要求“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
杏林春暖施妙手 中醫國粹隔代傳
一路伴隨王雷童年的,是幽幽的藥香和祖父的藥方。王雷祖籍南京,祖父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老中醫,醫術精湛。從小王雷就耳聞目睹祖父治病救人的事跡,受到了祖父的熏陶和影響,王雷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者。
高考時王雷毅然選擇了南京中醫學院,醫學院前身就是祖父就讀的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王雷滿懷熱血,和祖父成了“校友”。
一入中醫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在校期間,他全面系統學習了中醫理論體系。隨著對中醫學習越發深入,王雷越能感受到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越發感覺到中醫最基礎的綱領“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多么的重要。一有機會,他便主動找人號脈,摸脈象摸多了,王雷不斷總結實踐,對于何證出現何脈,證象與脈象間的內在聯系,他頗有一番自己獨到的見解。
學海無涯,上下求索。王雷堅信精湛的醫術是服務臨床、造福患者的前提。秉承這一信念,他繼續深造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班。后又在北京天壇醫院進修西醫神經內科。2003~2006年跟隨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王如俠先生研習傳統中醫。現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江蘇省針灸學會耳針專業委員會常委。
來到徐州市中醫院后,王雷跟著前輩們勤學苦練,總結經驗,潛心鉆研,逐漸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他認為“望聞問切”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互相結合,取長補短。而四診之間也是相互聯系,因此在臨床運用時,必須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四診合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而系統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
擇一事,終一生 三十年苦心鉆研
據統計,中國有將近300萬的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是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由于帕金森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多人會忽略。
王雷主任在臨床上見到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雖然帕金森病不會致死或者縮短壽命,但是不自覺地手抖腳抖、肢體發僵發硬、動作遲緩等癥狀都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王雷決心致力于研究帕金森病,用自己的醫術,結合中醫針灸,為眾多帕金森病患者解除病痛。
為此,徐州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運動障礙亞學科特別開設了帕金森專病門診,王雷作為帕金森病亞學科的負責人,帶領全科一起致力于帕金森病中西醫規范化診斷及治療,為患者制定合理、經濟且副作用小的個體化診療方案。
王雷介紹,帕金森病屬于中醫顫證范疇,《內經》中提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在顫證初期,其病癥輕,肢體僵硬,少見震顫,動作遲笨僵硬,多屬于痰濕阻絡型,痰由濕化,內傷脾胃,水濕內停痰濁內阻,致經氣不暢,影響臟腑和皮肉筋骨,筋脈失養而致肢體僵硬強直,動作遲緩,持物不穩,治療宜采用祛風化痰、疏經通絡之方。結合中醫理論,王雷發現中醫針灸治療對帕金森病有著可喜的治療效果,許多帕金森病患者通過針刺治療不僅改善了動作遲緩、肢體震顫、肌肉僵直等臨床癥狀,而且也減少了西藥的毒副作用。
博愛仁心 厚德妙術
提到王雷,患者總有說不完的夸贊:“王大夫人可好了,有時候和他聊聊,都感覺病好了一大半。”“我確診帕金森之后一直心里煩得不行,王大夫看出來之后,經常開導我,慢慢我也就看開了。”“王教授心善,看我老頭子行動不便,次次都扶著我送我進電梯。”……這些夸獎的話,他聽了太多太多,每次都是呵呵一笑,擺擺手“醫者父母心,當醫生嘛,哪會忍心看患者吃苦受罪。”
72歲的趙大爺去年確診為帕金森病,用西藥治療后病情時輕時重,近一年來病情加重,頭顫明顯、手抖不停、拿著碗筷吃飯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到。
“爺爺也和我一樣調皮不吃飯”家中小孫兒的一句童言,讓趙大爺難受得不行。經人介紹,找到了王雷主任。
趙大爺就診時面色蒼黃不澤、舌質紅、偏干、舌苔薄黃、舌體顫動,脈象弦細略數。王雷診斷為顫證(陰虛風動),屬肝腎陰虛,肝風內動之證。以針灸治療為主,輔以止顫方,趙大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手抖頭顫的情況明顯得到改善。
知針知藥,固是良醫。止顫方是徐州市中醫院多位名醫大家根據明代醫家流傳下來的古方,結合臨床辨證經驗,研制出的中藥止顫方劑。在臨床上,王雷依托止顫方,再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的不同以及病癥的輕重,適時化裁,為患者“量身定制”專屬止顫方。他還利用膏劑來治療帕金森病,膏方以左歸丸、芍藥甘草湯等方劑加減組合,可起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養血舒筋的作用。
健康提醒:
帕金森病可控可治,正確認識很關鍵。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徹底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和藥物,但卻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進行干預,以此延緩病程發展速度,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親友的疏導、醫生的治療都是戰勝疾病不可或缺的因素。患者及家屬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家屬可以在精神上鼓勵和支持患者,增加其身體活動頻率,防止和推遲關節強直和肢體攣縮。在飲食上,多讓患者攝入水果蔬菜、谷類、奶類和豆制品,保持健康體魄。
此外,進入盛夏,濕熱難耐,人們往往會出現煩悶、食欲不振、失眠、焦躁、眩暈等情況。
王雷主任從中醫養生方面提醒大家:夏季養生應注意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靜心戒躁。飲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為主,吃冷飲會損傷脾胃,多喝熱茶,以熱解熱,才會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的效果。切不可過度貪涼,忌長時間吹空調冷風,以免寒氣侵體。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