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是我國第36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通訊員/姚萌) 我國最主要的新生兒期疫苗接種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很多新手爸媽不了解這兩種疫苗。值此兒童預防接種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學科帶頭人劉松林,針對新生兒預防接種的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為什么要給寶寶接種疫苗?
嬰兒出生后,雖然可以從母體內獲得一定的抗體,但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兒童體內的母傳抗體效力會逐漸減弱、消失,絕大多數兒童按國家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后,可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預防接種是目前最有效、最經濟、最便捷的保護兒童健康的手段。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必須接種嗎?
劉松林主任表示,在孩子出生24小時內或者出院前,必須要接種兩種疫苗:乙肝疫苗(一劑)和卡介苗(1劑)。
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全程需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
對于HBsAg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無論出生后身體狀況如何,必須在出生后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理論上越早越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若生命體征穩定,應盡快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針乙肝疫苗,足月新生兒在生后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
如果新生兒生命體征不穩定,待穩定后,盡早接種首針乙肝疫苗;若為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接種的疫苗劑次不應計算在必須的3針次程序內,在滿1月齡后,再按0、1、6月方案完成3劑次共4針乙肝疫苗接種程序。
卡介苗:被稱為出生第一針,預防結核病。接種卡介苗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
劉主任介紹,我國疫苗接種計劃規定,對胎齡≥37周且出生體重≥2500 g的新生兒出生后進行卡介苗接種。未接種卡介苗的早產兒在出生3個月內滿足校正胎齡和體重要求后可直接進行接種;3月齡~3歲兒童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試驗陰性者,應予補種;≥4歲兒童不予補種。
打完卡介苗出現紅腫、硬塊怎么處理?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卡介苗局部反應過程比較特殊,有很多父母因為不甚了解,不想接種卡介苗。劉松林主任告訴我們,接種卡介苗后,會出現紅斑和丘疹這類陽性反應,后續會伴隨出現潰瘍,愈合后會形成卡疤,這是接種卡介苗的正常反應,父母不用過于擔心。但如果出現嚴重潰爛或發熱,需要及時就醫。
有研究證實,新生兒出生后12 h內同時注射HBIG和卡介苗不會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且有助于提高HBsAg陽性母親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效果。因此,在新生兒生命體征狀態允許的情況下,應接盡接,越早越好。
接種前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接種前給孩子換上干凈、寬松的內衣;
2、接種前給孩子吃好、休息好、避免空腹和疲勞;
3、注意孩子近期有無發熱、腹瀉、驚厥等癥狀,如果有以上癥狀或有心臟、肝臟、腎臟等疾病,請告知醫生;
4、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種后出現了高熱、抽搐、嚴重過敏等反應時,需及時告知。
接種后一定不要忘記:
1、接種疫苗后應在接種場所休息觀察30分鐘后方可離開;
2、口服減毒活疫苗后30分鐘內不要吃熱的食物或哺乳等,以免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3、嬰幼兒接種疫苗后,回家路上不要抱得太緊;
4、接種后多休息、多飲水,不宜劇烈運動,注意接種部位的清潔,不要弄濕、弄臟注射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