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帕金森病已經成為一種家喻戶曉的常見疾病了,但作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殺手”,帕金森病依然令人談及色變。那么,如何預防帕金森病?治療帕金森病有哪些方法?中西醫治療的優勢是什么?
在第23個“4·11世界帕金森病”到來之際,我們采訪了徐州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主任中醫師、教授、院名中醫王雷,通過結合多年臨床經驗,介紹了帕金森病的相關防治知識。
帕金森病起病緩慢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
1817年,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醫生(Dr. James Parkinson)發現一些老年人經常有手足震顫、身體發僵、行動遲緩等主要癥狀,稱其為“震顫麻痹”,后人因此將他奉為該病研究的先驅,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
從1997年開始,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將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促進國家政府部門和國際醫學團體合作,共同推動帕金森病的研究與治療。
王雷主任介紹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除此之外,有些病人表現為注意力減退、癡呆、抑郁、自主神經功能的障礙如直立性低血壓、便秘等。帕金森病起病緩慢,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
“得了帕金森病后,病人會出現不少癥狀。”王雷主任表示,帕金森病主要有兩組癥狀,一種是運動癥狀,主要表現為:第一、震顫,上肢、下肢、單側的震顫。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狀況下不由自主的震顫;第二、僵硬,做動作不能隨意,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甚至不成字形。第三、肌肉強直,關節彎曲困難,四肢、頸部、面部等的肌肉張力增高,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除這些癥狀外,如老年人還會出現便秘,有時甚至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才會解一次大便。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陣汗、垂涎、心慌、失眠。
治療帕金森病該咋選?切記不可盲目比較
近年來,人們對于帕金森病的防治意識有所增強,但仍然對該病認識不足,以致錯失治療時機,無法及時對病情進行良性控制和延緩。
“有些患者往往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得了帕金森病,是選西醫還是中醫?”王雷主任強調道:“中醫和西醫治療不能盲目比較,因為,目前并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愈帕金森病。治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控制病情的發展和改善患者的癥狀!”
西醫治療主要是服用藥物,可以減輕癥狀。藥物治療多采用安坦、司雷吉蘭、左旋多巴等藥物,起效快,對初始應用的患者可很快改善癥狀,療效肯定。但西藥治療應遵從“從小劑量用起,逐漸增加劑量,藥物種類和劑量因人而異”的原則。而且,治療過程中不能突然停藥。
如今,除了服藥,還有俗稱為“腦起搏器”的治療,也叫腦深部電刺激,即通過植入大腦中的細微電極發射電脈沖刺激腦內核團,進而達到控制患者癥狀的目的。
王主任坦言,西藥在一定的時限內能夠減輕癥狀,但過了這個時間段,如5-6年,就無法控制,導致病情加重。長期服用的副作用可能比帕金森病本身更讓病人痛苦,嚴重增加了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
中醫辨證治療更為恰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西藥治療存在短板,那么中醫院治療是否可行呢?對此,王雷主任表示,“中醫對此病早有認識,歷代醫書中與此相關疾病的名稱約有二十多種,并最終將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綜合征正式定義為‘顫證’。”
中醫認為帕金森病屬“肝風”、“震掉”、“痙病”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多是肝腎不足,風、火、痰、瘀所犯。其病機乃筋脈失養,風氣內動所致。治療則以滋補肝腎、鎮肝息風、滋陰降火、養血活絡、清熱化痰、活血化瘀等方法。
中醫根據帕金森病的特點,采用中醫整體辨證施治,最大優勢是沒有副作用,而且中醫既有整體治療的觀念,又會根據不同患者的分型,屬于肝風內動,氣血不足,或者氣虛等進行辨證,這對于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帕金森病患者來說,是更為恰當的治療方式。
家住鼓樓區的退休老護士王阿姨是一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半年前,王阿姨因手腳不自主抖動來到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就診。王雷主任接診后仔細詢問了病情,了解到王阿姨是在情志受到刺激后,才發生了這些變化,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嗅覺消失的情況。根絕這些癥狀,王雷主任診斷她患上了早期帕金森病,建議服用中醫藥物治療。一周后,王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嗅覺逐漸恢復,抖動減少,后期只需間斷性服藥鞏固即可。
王雷主任介紹,中醫一般會采用分期論治,早期患者可采用單純中醫藥治療,中期患者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而晚期患者則宜進行全方位治療,中醫包括:中醫藥物治療、中醫針灸治療和功能鍛煉等。
開設專病門診 中醫辨證施治特色突出
針對患者日漸增多的趨勢,徐州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立足于發揮中醫辨證施治的特點,采取中西醫規范化綜合治療,以求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近年來,通過大量臨床研究發現,中醫針灸治療對帕金森病有著可喜的治療效果。許多帕金森患者通過針刺治療不僅改善了動作遲緩、肢體震顫、肌肉僵直等臨床癥狀,而且也減少了西藥的毒副作用。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引進國內針灸界的新治療方法,采用頭體針結合治療帕金森病,并配合中藥取得了進一步的效果。
老張患上帕金森病已有1年多了,一開始,老張不僅出現情緒低落,還總感覺四肢不聽話,想邁步但怎么也邁不了,經常失眠,便秘,很痛苦。起初,用西藥能很好地控制癥狀,但后來起效時間越來越短,服藥量也越來越大,四肢活動大不如從前。在親友的介紹下,老張來到徐州市中醫院針灸腦病科接受了“中藥+針灸”的中醫治療方式,治療了一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改善,已基本能夠獨立行走,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帕金森病進一步發展至中期,患者會出現肢體震顫僵硬且逐漸加重,此時多為疲血阻絡型。因痰濁阻遏、經氣阻塞、氣血運行失常、疲血內生、氣血失調,致機體運動功能失常而致震顫加重,治療宜采用活血化疲、益氣通絡之法。“晚期多為肝腎不足型,因患者精血俱耗,致陰虛生風、內風擾動、明顯震顫、氣血陰陽俱虛、精血不充髓海、不濡筋脈而出現嚴重震顫,治療宜采用滋補肝腎、養陰通絡之方。”
王雷主任說,除了常規的中藥治療,他們還利用膏劑來治療帕金森病。膏方以左歸丸、芍藥甘草湯等方劑加減組合,可起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養血舒筋的作用。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