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人生當中,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但是真正懂得睡眠重要性,懂得科學睡眠養生之道的人卻很少。睡眠是一種重要的生理現象。人們在緊張的一天工作和學習之后,不論是腦力或是體力,都處于高度疲勞狀態之中,只有合理和科學的睡眠,才能使全身的細胞處于放松和休息狀態,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因此睡眠便成為一種使人體的精力和體力疲勞恢復正常的最佳休息方式。
在“世界睡眠日”來臨之際,全程導醫網的小編特地采訪了徐州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原鐵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濤,請他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睡眠的那些事。
我國成年人近四成失眠 睡眠時間逐年遞減0.71分鐘
徐醫附三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濤介紹,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的發生率高達38.2%。此外,40%的成年人在最近一個月內出現白天打盹。研究發現,自1900年以來,人們的日睡眠時間以每年0.71分鐘的速度遞減。
睡不著不一定是失眠 判斷失眠有四大標準
朱主任指出,失眠是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在失眠診斷方面,國際上有三個標準,而我們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又制定了自己的標準,基本上可分為四點:
第一,從癥狀上來說,它得存在失眠的情況,這種失眠表現為:入睡困難(30分鐘內睡不著),睡眠時間過短(時間不足6個小時),容易醒,容易做夢,醒后頭昏、乏力等不適癥狀出現;
第二,從時間上來說,上述情況一周至少3次,持續時間在一個月以上;
第三,是其社會功能受損,失眠造成的頭昏、乏力、精神不足、疲勞、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白天的學習和工作;
第四,應排除各種神經、精神和軀體疾病等導致的繼發性失眠。
失眠并不可怕 過度焦慮只會加重病情
人們往往會因為失眠而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越擔心睡不著往往就睡不著。對此,朱主任指出,大多數失眠主要是受情緒、精神、壓力等影響。偶爾出現的失眠,不用過分擔心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在治療失眠方面,朱主任指出,目前大多還是以心理治療為主,進行睡眠衛生教育,如果失眠情況特別嚴重,才會考慮進行藥物干預。
失眠用藥因人而異 不同藥物的持續時間不同
在失眠的藥物治療方面,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只要失眠就吃安眠藥(安定片)。朱主任指出,失眠的藥物治療會根據失眠的癥狀分為四種:
1.短效類的藥物:如三唑侖、咪達唑侖
這種藥物的半衰期只有6個小時,第二天并不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適合入睡困難的患者:本身很難入睡,但入睡后睡眠情況良好。
2.中效類的藥物:如艾司唑侖
這種藥物的半衰期在6-24個小時,適用于睡眠淺、易醒,這種藥物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時間
3.長效類藥物:如地西泮 (就是我們常說的安定片)
這種藥物的作用時間比較長,通常大于24小時,主要用于睡眠時間不夠的人群,但是需要考慮其的工作及身體狀況,專家指出,這種藥物會影響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一般不建議使用。
4.新型藥物:如唑吡坦、扎來普隆
這些藥物起效快,半衰期短,藥物依賴性少,停藥時反跳現象少是目前推薦治療失眠的一線藥物。
朱主任提醒,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生理過程,如果一個人的睡眠不足或是過多,對健康都不利。
提高睡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化,制定屬于自己的生物鐘。
其次,要學會自我解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然后,要進行適當的運動,朱主任特別強調,運動時間最好在睡覺2小時之前進行。
最后,睡覺之前不要吃太飽,避免咖啡或茶類飲料,不要喝酒,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的大腦得到放松。
專家介紹:朱濤,徐醫附三院神經內科、大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徐州市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淮海經濟區中西醫結合神經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日報.健康周刊》特邀專家編委。先后發表專業論文十余篇,著書一部,為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堅持一切為病人著想,得到患者廣泛好評,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市衛生行風先進個人。
專業擅長: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對神經內科疾病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主持開展的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為腦出血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