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食管、胃腸,肝膽脾胰等,都屬于消化系統“管轄”。由于環境污染等因素,近年來,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但由于人們對這些疾病的認識不足,往往發現時已到了晚期。
徐醫附三院消化內科主任、內鏡中心任唐采白提醒: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效果事半功倍。人們要提高健康意識,善于觀察了解自身的情況,警惕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唐主任就大腸癌、黑斑息肉綜合癥兩種疾病進行了細致的介紹。
便血、體重下降,最好做腸鏡檢查
有位59歲的男性大便帶血一年多,體重下降很快。他認為“十人九痔”,自己得了痔瘡,也沒在意。一年后病情嚴重被送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大腸癌晚期,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只能姑息治療了。
唐采白主任說,有些患者對便血自我診斷為痔瘡,這是非常大意的行為。統計顯示7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有便血,表現為大便帶暗紅色血或黏液性膿血便,或血與大便混合。成年人如出現便血,并伴有下腹疼痛、體重下降,應盡快進行腸鏡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
大腸息肉癌變率高,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
大腸息肉多數屬于良性,但有一種被稱之為“腺瘤型息肉”的大腸息肉如不及早切除,很可能惡變為腸癌。
大腸息肉早期或體積小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通過腸鏡檢查才能發現大腸息肉生長到一定的大小后,可能導致患者便血,但往往因為患者糞便僅僅出現血絲或肉眼看不到的隱血而易被忽視。大腸癌有遺傳因素,一些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以便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唐采白主任說,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是指父母、兄妹之間,有血緣關系的直系親屬中有患大腸癌的。此病的家族史發病率高,更要定期復查。此外,發達國家40歲以上的人就要定期檢查直腸鏡,而50歲以上就要定期檢查結腸鏡。
腸息肉轉變為大腸癌要在三五年時間,早檢查、早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手段。
徐醫附三院擁有最先進的腸鏡檢查設備
據了解,徐醫附三院內鏡中心引進的世界上最新型號CFH260AZI型電子結腸鏡,具有高清晰、光學放大和鏡身硬度可調節等特點,鏡下放大功能配合局部染色技術對結腸炎癥、息肉及早期結腸腫瘤的診斷提供更多的依據;IHB(血色素指數)的測定,可幫助醫師判斷結腸粘膜炎癥及充血的程度;大口徑的鉗道為鏡下的治療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鏡身硬度的可調性縮短了檢查時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臉上有黑痣者,應警惕“黑斑息肉綜合癥”
唐主任介紹,黑斑息肉綜合征(PJS)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以口周、肢端特異性黑斑,胃腸多發息肉和家族聚集等特點。嘴唇上有黑痣或黑點的人,其腸道里面很可能會有息肉,所以早做檢查、及早排除。
本期專家:唐采白,徐醫附三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消化病診療、消化內鏡診治療的臨床研究工作。曾獲省級、市級科研成果獎5項,參加編寫專著2部,發表論著20余篇。目前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及徐州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1項。曾榮獲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所在消化科榮獲徐州市政府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 技術擅長:消化道早期癌的診斷和經內鏡微創治療、消化道良性腫瘤(息肉、黏膜下腫瘤)的內鏡下微創治療、膽胰疾病的內鏡下微創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周二上午
專家咨詢熱線:0516-85707122;83638506;83638507;83638529;8363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