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在急腹癥中位于第三位,小兒腸梗阻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生活特點,一旦在發生腸梗阻時其診斷和治療就極為重要。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市兒童醫院放射科主任張欣賢在小兒急性腸梗阻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據張主任介紹,小腸梗阻的臨床表現腹痛、腹脹偶見腸型,突腹劇痛、嘔吐、肛門不排氣。上述各種情況在任何一種腸梗阻都可出現,表現為某種腸梗阻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造成患者全身生理的紊亂和腸管本身解剖和機能上的變化,嚴重的往往危及生命。CT表現為腸管擴張,管徑顯著增大,其內可見氣液平面,也可完全為液體所充盈,腸壁變薄,梗阻遠端腸管明顯塌陷,梗阻遠近端腸管直徑的明顯差異,是判斷腸梗阻部位非常有價值的征象。
小兒腸梗阻原因分析
新生兒以腸道先天性畸形為多見:
1)先天性腸閉鎖可發生在小兒腸道的任何部位,但多數發生在小腸。
2)腸套疊在我國約占腸梗阻數的20%,占絞窄性腸梗阻的40%,男女之比為3:1。
3)腹內疝:是由于腹內腸管疝入網膜缺孔所形成,與先天性網膜發育不良有關。臨床上比較容易誤診。
4)腹外疝嵌頓或絞窄疝約占各類腸梗阻的3%左右, 常見的類型有腹股溝斜疝及股疝。
5)蛔蟲團梗阻多見于5~11歲小兒,好發于回腸,農村發病率高 。
6)粘連性腸梗阻是腹腔內腸襻間的粘連或索帶而引起的梗阻,較常見, 臨床上可因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等引起。手術后的粘連性腸梗阻最多。
7)先天性巨結腸引起不全性腸梗阻,為內容物運行障礙引起。
8)麻痹性腸梗阻,由于腸炎,中毒,休克等造成腸管運動功能障礙。
小兒急性腸梗阻的診斷
常規透視相,攝立、臥位腹部平片;先大性肛門閉鎖攝倒立側位片;上述方法不能確定時,急性腸梗阻可用稀碘液口服或經胃管注人,每次60~100m1;慢性腸梗阻可用鋇餐檢查;大腸梗阻用鋇或氣灌腸,CT平掃和增強掃描。
先天性腸梗阻
1.先天性巨結腸腹部立臥片均為低位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與小腸有不同程度擴張,有時出現氣液平面,擴張的結腸內有多量糞便。確診靠鋇灌腸。病變腸管可分為痙攣段、移行段和擴張段。
2. 胎類性腸梗阻腹部平片顯示腹部胎糞鈣化,穿孔性腹膜炎,粘連性腸梗阻為其特點。顯示胎糞鈣化,腸管廣泛粘連聚集成團,并有階梯狀氣液面。
3.先天性消化道閉鎖,肛門閉鎖顯示為低位性結腸梗阻,倒立側位可測肛門窩與充氣盲端的距離; 先天性小腸閉鎖示閉鎖近端小腸極度擴張,其內可見胎糞,而遠端腸腔充氣突然中止,似漏斗狀,鋇劑灌腸結腸非常細小。
獲得性腸梗阻
1. 蛔蟲性腸梗阻可為完全性或部分性,以后者多見。X線表現常不典型,腸曲充氣較少,很少呈連續性梯狀排列,腸腔積液也較少,有時可見成團的蛔蟲影堆成混亂粗絨團樣陰影密集扭結成軟組織塊,或在擴大腸拌內有較多的蛔蟲影。腸梗阻加重者,腸腔內積液較多,蛔蟲影可被掩蓋。
2.單純性機械性完整性腸梗阻,梗阻以上腸管脹氣擴張,腸拌呈弓形或倒“U"字形,腸管內可見多個階梯狀氣液面,愈近梗阻處腸管擴張明顯,液面愈大,腸蠕動增加,透視下可見氣液平面升降運動,結腸干癟無氣。部分病人經胃腸減壓、支持療法轉變為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內可見氣和糞便影,但無液平面。如廣泛腸粘連引起不完全性腸梗阻,腸管不能自由連續擴張,表現為大小不等散在充氣擴張腸管及液平面,腸管位置形態固定。
3.絞窄性小腸梗阻,X線表現與閉拌長短和閉拌近端梗阻程度而異。絞窄性小腸梗阻,閉拌腸管在30cm以內,腹部平片X線表現類似單純性腸梗。閉拌大于30cm,腹部平片可見典型的“假腫瘤”影,亦可表現為梗阻不完全性,可見長液面征,腹水征,腸腔內見串珠狀小氣泡影。有時見“咖啡豆”征,或呈同心圓排列,或呈一束香蕉狀排列。
4.腸套疊,腹透和平片常無明顯發現或有低位性腸梗阻表現;鋇灌腸鋇劑到達套人部頭端受阻,呈“杯口狀”、“鉗狀”充盈缺損,套鞘部充盈后示螺旋形或彈簧狀陰影,套人部中心管極少充鋇;氣灌腸氣柱抵套入部時腸管內有弧形邊緣,圓形或類圓形軟化組織影向充氣結腸內突出,氣柱前端呈杯口狀,邊緣光滑整齊。
張主任總結了常見小兒急腹癥的影像診斷,由于小兒在發生急性腸梗阻時檢查不易配合,所以常借助影像檢查方法,簡便易行,準確率高。透視和腹部平片可觀察腸管充氣擴張程度,有無液平及腸蠕動情況,立位觀察腸腔積液部位、量和腸管張力,但對梗阻部位、程度、性質以及腹腔滲液等以臥位更好,倒立側位用于肛門閉鎖患兒;造影檢查用于上述方法不能確定時。CT檢查可明確梗阻部位、程度、范圍、病因。增強掃描可以明確供血有無障礙。因此影像學檢查在兒童急性腸梗阻診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期專家:張欣賢 副主任醫師,放射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 1985年畢業于蘇州醫學院。一直從事影像診斷工作,1990年在上海市兒童醫院進修,多次參加全國小兒放射學術會議及學習班
技術擅長:主攻小兒呼吸、消化、骨骼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小兒放射介入治療、小兒CT、MR等影像診斷技術。對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國家級及省級雜志發表學術論文5篇。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