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故事:幾年前,周小姐的父母相繼退休,兩人賦閑在家,幫著周小姐的哥嫂帶孩子,而周小姐在本地上大學,逢周末便回家,全家三代同堂,可謂其樂融融。
去年,周小姐畢業后去了西北一座城市,幾乎與此同時,哥嫂被公司派駐到外地,剛上小學的孫女也被他們帶走了。按理說周小姐的父母辛勤操勞一生,完成了社會工作和養育子女的任務,是該輕松愉快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了,可是自從子女們離開家后,周小姐的母親逐漸變的思維遲鈍,郁郁寡歡,成天愁眉不展,閉門不出,也不同親友往來。一向生性樂觀的周小姐父親參加了不少社區里的老年人活動,建議老伴一塊參加,可她從來不去。周小姐的父親打電話告訴女兒,說她母親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日三餐隨便湊合,也不太搭理人,時常自個嘮叨說別人對她冷淡,這個世界上人情冷漠,孤苦伶仃地活著沒有什么意思……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專家靳自斌解析: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加,生活住房條件的改善,家庭成員的減少,再加上許多年輕人外出工作、經商、打工等原因,空巢老人的數量逐漸增長。空巢老人往往會有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郁癥和焦慮癥這五種心理危機表現。近年來,有報道空巢老人孤獨抑郁自殺的事件明顯增多。
靳自斌認為,抑郁癥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一些空巢老人在物質生活上很優越,生活沒有負擔,但是子女不在身邊,往往精神上容易出現問題。“我接觸到的空巢老人中,有的人很自卑,覺得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這些其實是抑郁癥的表現,需要心理和藥物兩方面治療。” 靳自斌醫生說,當空巢老人提出輕生的想法時,應該引起注意,老人并不是說說而已,這是一種病態心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很可能真的會有自殺事件發生。
孤獨感是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之一。老年人生理系統逐漸衰退,加上自己生活,往往會感到孤獨。特別是一些愛好很少,性格內向的老人,更容易出現孤獨感。產生孤獨感以后如果不及時消除,很容易患上抑郁癥。社區工作者更要多關注空巢老人。人老以后,往往會患老年癡呆癥。如果有子女陪伴身邊,有良好的情感交流,癡呆癥會被抑制。
如何應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靳自斌醫生建議:首先,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參加社區老年活動,如參加書法班、合唱團,到老年大學“充電”等,使生活豐富多彩,會減少心理問題出現;其次,子女要盡量多回家看看,和老人聊聊天,增加情感交流。一些空巢老人行動自如,生活自理,子女們為了使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顧,往往請保姆或者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往往加快老人的老化速度;再次,社區要多開展一些健康教育、心理調試以及文化生活等活動。使這些空巢老人真正地融入到社會中,減少甚至避免一些悲劇的發生。
徐州東方人民醫院老年科簡介:
我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高峰。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壓力,該院正式成立了老年科。該科室設置家庭化、房間寬敞、潔凈、溫馨。設有安靜的休息室,設施齊全的沐浴室,以及老年人所需的生活用品輪椅等,為豐實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特配備了書刊、雜志、棋、牌、麻將等,室外是花、草、樹、竹掩映的小院,綠蔭下的石桌、石凳為老年人的休閑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科室有副主任醫師、醫師、主管護師、護師15人,由他們來為老年人解除病痛、緩解心理壓力,使其以愉悅的心情,去面對生活。護理上實行預約聆聽護理,尤其是褥瘡的老人,在耐心、細心且富有愛心的護理人員的關心下,他們的身體一天天地好轉起來,臉上逐漸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該科有經過嚴格培訓的護工6名,24小時對病人進行陪護,負責老年人的起居、洗漱,他們在為老人子女在盡孝心、讓老人的子女更放心。
收治范圍:老年癡呆,老年期精神障礙,抑郁癥,焦慮,心身疾病,心理障礙以及慢性病恢復期的病人,以心腦血管病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者。
專家簡介:靳自斌,副主任醫師,徐州東方醫院病區副主任,93年畢業于齊齊哈爾醫學院精神神經專業,94年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95年中科院心理函大畢業,98年在蘇州廣濟醫院進修心身醫學。對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老年心理障礙、老年癡呆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老年專科門診時間:每周一、四全天
徐州熱線:0516-85707122;83447157;8344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