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晝夜有別
血壓變化有其自身規律,一般呈晝高夜低的波動。清晨睡醒后,血壓開始升高,至下午2~4點,達到高峰。夜間血壓開始下降,入睡后2小時,大約降低20%。目前主張服用降壓藥的時間最好在上午8點1次,下午2點1次。如果使用每日1次的長效降壓藥,服藥時間應在清晨。睡前不宜服用降壓藥,即使是重度高血壓患者,睡前也只能服用白天劑量的1/3。這樣可以保持24小時血壓平穩,防止心、腦血管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2.四季有別
在自然狀態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兩季最低,但很多高血壓病人降壓的藥方一年四季不變,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夏季由于氣溫較高,患者的外周小血管擴張,大部分患者的血壓會有所降低。不少病人冬天去看醫生開藥,到了夏天,還按照冬天的劑量服用。夏天血壓偏低,這時服用冬天的劑量就相對偏大,使血壓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現諸如頭暈、腦供血不足、渾身無力甚至出現腦梗塞或是心絞痛發作。而有的病人是在夏季去看醫生開藥,到了冬天還在按夏天的劑量服用,血壓在冬天偏高,夏天的劑量顯然容易偏小,血壓控制不好,自然就要波動。但有些患者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煩躁或其他原因也會導致血壓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在夏天應注重監測血壓變化,調整降壓藥物劑量,避免血壓過低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特別要減少利尿劑及含有利尿藥成分的一些復合劑的應用。
此外,高血壓病人應該做的事,是要經常測量血壓,一天測一次,最好一天測三次,并做好記錄;在季節變化時應及時去看醫生,醫生根據病人監測的結果來調整用藥。在用藥方面,既不能長時間不作調整,也不能頻繁換藥,最忌諱的是病人自己隨意用藥。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血壓病人需終身服藥。
閱讀下一篇
蟲咬性皮炎如何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