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小兒心胸外科:6歲的小紅半月前患了感冒,家長給他吃了些治療感冒的藥,感冒癥狀基本消失了。但近兩周來,活動后他就出現乏力、胸悶、憋氣現象,有時還伴有發熱。家長帶他來兒童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小紅竟然是患了心肌炎。
市兒童醫院小兒心胸外科主任醫師崔傳玉介紹,近來就診的心肌疾病中,以病毒性心肌炎較常見,大多數孩子年齡在3~14歲之間。他們有的像小紅一樣,曾經在兩周前有過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典型癥狀與體征出現在心臟癥狀之前,表現為中度發熱、咽痛、腹泄、皮疹等,繼之出現心臟癥狀,表現為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熱,較大患兒可訴心前區不適、心悸、頭暈、腹痛、肌痛。
病毒感染后在病毒血癥時,病毒可直接侵襲心肌發生病變,也可能通過免疫反應造成心肌損害。
病毒性心肌炎臨床上分輕、中、重三型。輕型無癥狀或僅有一過性心電圖改變,或表現為精神不好、無力、食欲不振。如此時確診治療,可很快痊愈。否則隨著病情的發展,除表現為輕型癥狀外,可有起病較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拒食、面色蒼白、嘔吐、呼吸困難、干咳等。兒童可訴心前區疼痛、頭痛、心悸,可有急性腹痛肌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煩躁不安、面色發紺、心界擴大、心音鈍、有奔馬律或心律紊亂,可并發神經系統及腎臟的損傷。如治療及時,多數患兒在數月或數年后可獲痊愈,部分患兒急性期可死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遷延未愈,遺留心肌損害。
X線檢查:可見心影呈輕度至重度普遍擴大,左心室較重。
心電圖檢查:常呈QRS波低電壓,ST段偏移,T波倒置、平坦或低平,有的ST-T形成單項曲線,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輕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略增快。CP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特異性胞漿同工酶,正常血清含微量,故其水平升高可作為心肌炎的早期診斷依據。由于酶活力增高可有非心臟因素影響,故應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分析。
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結合心電圖檢查、實驗室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同位核顯像檢查結果,可診斷出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般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應用營養心肌的藥物、維生素類及抗病毒藥物,中藥黃芪也有抗病毒及保護心臟作用,可較長時期口服或肌注,并注意預防及治療繼發感染。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療及時,一般不會遺留后遺癥。家長要保持正確的心態,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預防措施,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正規系統的治療,千萬不可拖延治療時間或療程不足,否則心肌炎可反復,引起嚴重的心肌損害,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
患了心肌炎,護理很重要,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堅持做到幾點:
1.急性期臥床休息一個月,直到病情好轉可逐漸下床活動,三個月內限制劇烈活動,較重者一年內禁止劇烈活動。
2.加強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3.身體恢復后,注意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各種病毒感染,必要時可進行預防接種,并減少受涼、發熱等不良因素的侵襲。
4.定期復查,對身體的恢復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病情反復。
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