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朱孝宇專家介紹:小孩若有尿多、愛喝水、容易口渴的表現,極可能患上尿崩癥。所謂尿崩癥,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以多尿、煩渴、多飲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11歲男孩明明(化名)最近上課總是坐不住,控制不住要上廁所,不僅如此,明明最近狂能喝水,一天能喝3熱水瓶的開水,這讓家長很詫異,于是帶他到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確診患上的是比較少見的“尿崩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金暉副主任醫師表示,小孩若有尿多、愛喝水、容易口渴的表現,極可能患上尿崩癥。
現象——
男孩上課忍不住往廁所跑
明明今年上六年級了,最近一段時間,上課的時候總是注意力不集中,考試成績也下滑了不少,班主任告訴明明的父母,明明上課的時候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堂課上廁所就要去兩次,后來發現,他是真的要上廁所。明明的媽媽聽到這里,覺得確實有點異常,最近明明晚上夜尿也多,一晚上要起夜3—4次,相比原來,明明現在狂能喝水,一天就能喝兩水瓶的水,這些表現讓家長開始擔憂,于是立即帶孩子就近到中大醫院就診。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發現明明的對抗利尿激素低,結合臨床癥狀,最終確診明明是患上“中樞性的尿崩癥”,需要盡快治療,如果不加以控制,那就有可能發生昏迷,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
提醒——
容易忽視 應盡早治療
據悉,所謂尿崩癥,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以多尿、煩渴、多飲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次數增多、尿量增多,繼而煩渴多飲,逐漸消瘦。該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尿崩癥臨床上常無明顯病因,有少數病例可找到家族遺傳史,以小孩比較多見;繼發性尿崩癥大多為下丘腦-神經垂體部位的病變所致,引起病變的原因包括腫瘤、手術、顱腦損傷、腦部感染、血管病變等,以大小孩和青少年多見。
由于尿崩癥剛開始不容易被發覺,有些家長則是因為小孩老尿床來看病。
專家說,由于補水不及時會造成嚴重影響,必須及早就診。但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尿鑒別,包括是否有精神性因素、腎小管病以及早期的糖尿病。可以做一個磁共振檢查,主要是看垂體有沒有病變。如果尿崩癥是垂體腫瘤造成的,應考慮將腫瘤切除。如果尿崩癥是頭部受傷、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所造成,垂體功能減低常會在一年之內恢復正常。所以一旦發現問題,家長應積極帶孩子找醫生治療,查明病因,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