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心理中心專家介紹:《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后,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于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歷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伙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系,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整天疑心重重、無中生有,認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見到幾個同學背著他講話,就會懷疑是在講他的壞話;老師有時對他態度冷淡一些,又會覺得老師對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或給自己使壞。喜歡猜疑的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臺詞”,這樣便不能輕松自然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系。這種人心有疑惑,不愿公開,也少交心,整天悶悶不樂、郁郁寡歡。由于自我封閉,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人間真情的流露,便由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