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蟲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蟲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蟲病,稱為食源性寄生蟲病。食源性寄生蟲病包括:華支睪吸蟲病、并殖吸蟲病、旋毛蟲病、弓形蟲病、肺吸蟲病等。
華支睪吸蟲病就是我國俗稱的肝吸蟲病,這是一種由華支睪吸蟲寄生于人的肝膽管內所引起的寄生蟲病,也是當前我國最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病。
肝吸蟲病有哪些危害
輕度感染者可無明顯癥狀,或僅有食欲不振,進食后上腹脹和腹痛等消化道癥狀。慢性重復感染的重癥病人上消化道癥狀明顯加重,而且可出現肝硬化和門脈高壓,表現為肝脾腫大、腹水、黃疸、貧血、消瘦和浮腫。兒童患者可伴有明顯的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引起侏儒癥。肝吸蟲的寄生還可誘發膽管癌。
什么原因造成感染人數增加
吃“魚生”(生魚片)、生滾魚粥、打邊爐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是導致肝吸蟲病在許多地區高發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吃魚生的習慣難以改變,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不吃或少吃魚生的居民,逢年過節或請客吃飯也常常大吃魚生。廣東珠江三角洲不少大城市的一些酒樓、商家甚至把“正宗順德魚生”等作為招牌菜來推廣,有的省(區)個別縣還把招待吃生魚片作為招商引資的手段。也有不少居民雖然知道進食魚生會患肝吸蟲病,但誤認為喝酒能殺死肝吸蟲,仍然照吃不誤,有的對肝吸蟲病認識不足,別人吃自己也跟著吃。
現在,生魚片的風味吃法在非流行區,特別是大中城市也很盛行。由于市場開放,流行區含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被運往各地,因此在非流行區和大中城市,居民也可因吃魚生而感染肝吸蟲病。
肝吸蟲的感染途徑
肝吸蟲的成蟲體形狹長、扁平,像一片小樹葉一樣。它除了寄生在人體的肝膽管內,也可寄生在貓、狗等哺乳動物的膽道系統。蟲卵隨膽汁流入腸道,隨糞便排放首先感染淡水螺。蟲卵在淡水螺體內發育成肝吸蟲的尾蚴階段即離開螺體,這時如碰上適宜的淡水魚,尾蚴則侵入魚體內繼續發育為囊蚴。囊蚴是肝吸蟲可以感染人的階段,如果人吃了含有肝吸蟲囊蚴的淡水魚,在人肝膽管內約1個月即可發育為成蟲。肝吸蟲在人體內的自然壽命為十余年,甚至可長達二三十年。
肝吸蟲病如何防治
肝吸蟲病主要是進食含囊蚴的魚生和或吃進半生半熟含囊蚴的魚蝦所致。只要能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即可免受感染。因此,必須反復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群眾了解肝吸蟲病的感染途徑、傳播方式和對人的危害性,增強防病意識。改變傳統的吃生的或半生魚的習慣。此外,還要提醒大家,在捉魚或處理魚后要注意洗手;切過生魚的刀、菜板務必洗刷干凈;不要用生魚喂狗、貓和豬,以防止或減少人體和動物感染。
在流行區,加強糞便管理及糞便無害化處理是預防肝吸蟲病傳播的重要環節。應采用堆肥或將糞尿混合發酵后再使用;注意環境衛生,禁止在塘邊、溝旁修建廁所和畜圈,要對豬只實行圈養等;改變用人糞喂魚的習慣;教育群眾不隨地便溺,避免蟲卵污染水源,以防螺、魚受到感染。
在疫區對人群開展普查普治;同時反復對犬、貓和豬等進行調查和治療,必要時進行捕殺,以減少傳染源。兒童患肝吸蟲病一定要及時治療,因為肝吸蟲感染較重的兒童往往不同程度地合并生長發育障礙,若能在青春期前得到治療,對患兒生長發育能有明顯改善。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頸椎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吃得太咸,頭發變黃
· 常放風箏能益壽(圖)
· 夏季濕熱常熏艾
· 六月:慎防腸道傳染疾病
· 端午系香囊驅疫保健康
· 一周抽15根香煙最善忘
· 英:孕婦職業影響孩子性別
· 三大誤區使您視力衰退
· 午睡成為老人的"奪命殺手"
· 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